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武帝时期,起自州郡吏民有不少是出身低贱的贫士,只要他们具备将相之才,即可破格提拔重用,而不问是否为儒生。其在位53年间,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正副枢臣29人,而只有2位儒生,余为外戚、功臣、商人、诸子学者等。这反映了
A.汉代选官标准发生重大变化B.儒法墨等思想同时并行发展
C.权力中枢决策机制日趋规范化D.汉武帝具有博采众长的人才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画像砖《养老图》(如图)反映了统治者救助下层民众的现象,其救助原因包括天现异象、针对特殊群体救济等。这反映了
A.无为而治的政策B.民本思想的影响
C.保障制度的成熟D.等级秩序的弱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1)材料一隐含了孔子怎样的核心政治主张?在孔子眼中,处理上述关系的最佳方式应是什么?

材料二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因以前教育,都限制在政治圈中。以后教育,乃脱离政治圈转入社会而自为发展……孔子的学生,有父子同来受教的,有贵族,有平民。有的很穷,有的很阔。亦有些不是好出身,不务好行业,但经孔子教育,都变为学成行尊,出类拔萃,显于当时,传于后世的一批人物。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

材料三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3)材料三是如何分析、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

材料四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4)材料四是怎样看待董仲舒的新儒学的?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中国古代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加强B.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加强
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D.出现了维新变法的思想潮流
2020-05-2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答对四点)
(2)根据材料四,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综合上述分析,指出董仲舒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7 . 东汉以后,壁画渐由京师宫廷将及到地方官府和学校,壁画取材广泛。其中涉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多是先贤圣母、孝子烈女、义士侠客。这说明
A.壁画开始与道德教化结合B.壁画已经丧失装饰功能,
C.绘画深受社会价值观影响D.地方豪强主导艺术审美
2020-05-15更新 | 39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代,儒学抛弃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君轻”论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开始了“外王”对“内圣”的利用与压制。这一转变
A.表明儒法思想开始融合B.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C.根源于佛道思想的冲击D.削弱了儒学伦理的教化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商鞅变法时期推行家庭分异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汉代提倡家庭和睦,出现一些父子兄弟同产共居的大家庭。自两汉以后,更是形成一些累世同居的义门大族,家庭人数达数百人。这一变化反映出
A.儒学教化功能增强B.门阀士族力量壮大
C.田庄经济得到发展D.小自耕农逐渐衰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汉初张苍认为秦朝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认为秦属于正统朝代,改汉正朔为土德(因土克水),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这说明(       )
A.汉朝人对自己的王朝正统性充满怀疑
B.“五德终始理论”缺乏严谨性
C.宣扬正统学说提高了神权的地位
D.“五德终始”学说引发了激烈的思想争鸣
2020-04-1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景博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