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超越突破是个文化哲学的概念。何为文化上的超越突破?它是描述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上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众多的古文明在面临重大危机时大多数都先后灭亡了,只有为数不多的古文明对危机做出了杰出的文化创造,使文化脱离了当时的时空,具有了永恒的终极价值——即超越突破,从而使本文明延续至今,从此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纪元。根据这个概念,哲学家把人类在超越突破之前的文化叫古文化或古文明,之后的叫轴心文明。……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这五六百年中,某些古文明发生了文化的突变(即超越突破),使得这几个古文明可以避免必定走向衰败、灭绝的劫数,而延续至今。……形成了文化超越突破的四种基本类型(见表),……四种超越突破造就了不同的传统社会基本形态和相应的演化模式。

离开此世

进入此世

依靠外部力量

希伯来宗教对一神的皈依(类型一)古希腊对理性认知的追求(类型三)

依靠自己修炼

印度宗教对解脱的追求(类型二)中国对道德价值的追求(类型四)

——摘自金观涛   刘青峰《中国思想史十讲》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文化史的知识,围绕“超越突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6-2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和奴性。这实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就此而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思想家在时代所提供的有限舞台上,依然演出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

——孙家洲《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以董仲舒为例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022-04-11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盐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时期,《诗经》有两个名称:一个简称为《诗》,又因其收有300多篇诗歌而被称为《诗三百》。汉武帝时,认为孔子整理过的书,可以尊它为经,确定了《诗经》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说明《诗经》(     
A.思想价值逐步高于文学价值B.受益于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
C.适应了专制皇权统治的需要D.原始意义被统治者逐渐扭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下图为汉武帝时期的“大飞鸿”“玉兔蟾蜍”“延益寿”瓦当,分别代表“太阳”“月亮”“延寿”,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些瓦当体现了
A.社会观念与艺术审美的结合B.科技发展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C.政治一统与经济繁荣的盛况D.儒家思想与市民风情的杂糅
2022-02-11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文化是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统一都伴随着文化和思想观念上的整合创新。秦朝的统一,使秦与山东六国“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中国有了统一的文字,这对于中国文化的开拓和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尔后隋唐、明清文化中表现出的盛大恢宏气象,无一不蕴涵着深刻的整合创新精神。不同地域的文化被纳入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架构之后,原本分别存在于不同地域文化之中的各种文化“基因”(价值要素)仍继续存在,有的还被大力发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围绕“整合创新”,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及对后世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西周的毁灭,封建体制的解体,演变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传统制度的崩溃,以及与其配合的伦理价值体系的破坏,导致了当时整个中国的大震撼。……一时思潮起伏,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出现了两座文化高峰,开创了我国学术思想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摘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常有儒生弟子传承。汉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摩然向风”。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

一据《汉书·儒林传》、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两座文化高峰”,并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这一时期学术局面形成的地位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从下述史实中可知,西汉初期地
儒生陆贾受命著《新语》,初步总结了秦亡的教训。得到了刘邦的赞赏
叔孙通从秦朝的一个儒生,几经选择后在刘邦麾下得到重用,为汉朝制定了朝仪,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制度,使刘邦感受到了作为君主的威仪和贵盛

A.儒学已成为官方学说B.皇帝的喜好决定思想的变迁
C.治国注重传承与创新D.儒学价值已被统治者初步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史记·伯夷列传》为正史列传之首。司马迁以来,从伯夷、叔齐、严光、梁鸿到顾炎武、王夫之,历代史书给避世者和失败者以极高的历史地位,成为表彰匹夫之志的“中国史的诗意”。中国史学的“隐逸”书写
A.彰显了历史惩戒价值B.承担了道义传承功能
C.批评了儒家伦理道德D.突出了修史的政治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