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历史上的“大一统”发生了几次巨大的变化。以下仅举两例。第一是周秦之变。东周“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诸子百家思考的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回归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孔子用“礼”维护了社会整合的基本纽带,培养了大一统文明担纲者“士”,用“史”凸显了审判罪恶的特有方式,萃取了礼乐文明的基本价值“仁”。老子强调“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天下心为心”“以无私成其私”。法家擅于君权的运作,主张严刑峻法。秦朝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编户齐民、车同轨、书同文,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交通、文字大一统,构建了中华文明大一统的基本框架。但是秦朝的文化整合没有做好,这个任务留给了汉朝,董仲舒构建了天下——天子——天命的神学系统。汉武帝“推明孔氏、表彰六经”,巩固了大一统。第二是唐宋之变。汉朝之后,儒家经典成为选官依据,手抄成本较高。豪族投资文化,建立起累世经学甚至累世公卿。但豪族士大夫祖尚浮虚,不堪重任。李唐一族“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华颓废之躯”而崛起。但如何瓦解豪族势力?如何真正大一统?这是科举制度建立的逻辑,也开启了中国的平民时代。但唐宋世风也面临了一个新问题:佛教的兴盛,士大夫崇尚虚无主义,以至于“儒门淡薄难收拾,天下英才归释氏”。宋代世大夫寻找的答案一是“祛邪”,重振礼义廉耻;二是“扶正”,学习佛教精密的形而上学体系,建立儒家生活方式的哲学基础。

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文明,是因为文明的内核有一个政治的外壳来守护,那就是“大一统”的传统。

——节选自李勇刚《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周秦之变与唐宋之变本质区别,并概括先秦诸子的应对之道。
(2)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文明,是因为文明的内核有一个政治的外壳来守护,那就是‘大一统’的传统”这一观点,并用史实说明。
2021-01-2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自汉武帝之后,儒家的伦理道德嵌入官制中,通过博士制度、官学制度、选官及考核制度的设计奠定了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同时设置专门官职完成了儒学核心价值从中央到地方的精英传播和乡规民约的民间传承。这些做法
A.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B.使儒学逐步意识形态化
C.使儒学成为主要的入仕途径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自汉武帝之后,儒家的伦理道德嵌入官制中,通过博士制度、官学制度、选官及考核制度的设计奠定了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同时设置专门官职完成了儒学核心价值从中央到地方的精英传播和乡规民约的民间传承。这些做法
A.导致了非儒学学派的消亡B.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C.促进了儒学的意识形态化D.使儒学成为主要的入仕途径.
4 . 《史记汲郑列传》载,汉武帝时直臣汲黯做东海太守时,“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即地方官助理)而任之。其治理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地方官员拥有官吏任免权B.儒家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C.道家思想仍发挥治国价值D.官民融洽已成政治常态
5 . 自汉代以后,不仅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思维模式和理论形态,而且儒家的主张也变成全社会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这是因为
A.儒学强调君主专制B.统治者禁绝其他思想
C.民众缺乏精神寄托D.统治者推崇儒家伦理
2020-10-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0-2021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汉初饮酒无尊卑礼数,完全随顺己意。汉武帝时期,将饮酒纳入礼仪之中,以礼饮酒,不仅规定了酒、酒器的规模、位置、价值,对于饮酒者也进行角色化规范。这种变化
A.减少了饮酒带来的危害B.说明无为思想已不合时宜
C.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影响D.提高了饮酒者的文化素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汉时期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官之任用,“不考人才专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碟”,“家之婚姻,必由谱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家谱是由政府纂修的
B.家谱具有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
C.家谱蕴藏着丰富的史料
D.“三纲五常”是修谱的宗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把儒家思想变成国家意识形态,通过制度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以行政系统为中介,把儒家思想落到了实处,使先秦儒家孔孟荀的理想在汉代变成了现实。这反映出汉代
A.完整继承了先秦儒学思想B.注重发挥儒学的政治价值
C.排除了其他诸子百家学说D.文化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
2021-01-2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博物馆收藏有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注:盉:hé,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1)文物承载着大量的信息,根据上述材料,填写下表:
信息内容信息分析(信息价值)
土地交换在监督下完成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土地可以合法交换,不同于井田制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交换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已经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
青铜器内的铭文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的文字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人们的审美观念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秦代实行专制,与秦始皇“夷六国”“扫封建”而设郡县密切相关。“有郡县,然后土地人民直隶于中央政府,而专制之实乃克举。亦惟以如此广漠辽阔之土地,而悉为郡县以隶于中央政府,则非大行专制不能为功。中国自周末贵族政治澌灭,失去限制君权的阶级,致使专制政治不断得到加强。权臣于国有利有病,但对于君主则病多于利,故欲行完全专制政体之君主,无不摧灭之”。

——摘编自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

材料三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道者,所舒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时期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2020-06-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世界各国文化大多不乏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