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汉代传承儒家经典出现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学派。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政治家,六经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主要原因是它
A.反映了儒生改变地位的愿望B.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C.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D.提倡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汉代最初流传下来的《春秋》等经典文献,都是用古篆文写成的。古文经学依托先秦古文经典,强调文字训诂。为了研究与推广,一些经学家用通行的隶书来解读古文的经典,形成古文经学。他们从现实政治出发,常常附会经义。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一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六经的次第应当按史料产生的早晚排列。今文学家视孔子为教育家、政治家,六经只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孔子所着重的不在于六经的文字事实,而在于经学的微言大义。六经的次第当然要按程度的浅深而排列。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东汉时被古文经学超越。

——摘编自周予同《中国经学史讲义》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汉朝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区别,分析西汉今文经学受到尊崇的原因。
2020-09-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3 . 孔子“镜像”

材料一 《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1年,其中的“孔子世家”有这样一段内容: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材料二 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武帝之孙)墓出土的陪葬品中有一面青铜衣镜,镜框木质背板绘有孔子图像,并配有题记: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殁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至于今不绝,学者宗之。自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胃(谓)至圣矣!


(1)分别指出《史记》与“孔子衣镜”的史料类型。
(2)对比分析《史记》与衣镜题记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
2020-01-25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缁衣·体全章》

材料一 《小戴礼记》是西汉礼学家戴圣据前代礼书所编,在唐代成为“五经”之一。其中《缁衣·体全章》中记载:“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满足)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材料二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战国中期楚墓出土了大批典籍竹简,其中有《缁衣》等十四篇为战国时儒家所传文献,其中《缁衣·体全章》中记载:“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好则体安之,君好则民欲(满足)之。故心以体害,君以民芒(亡)。”


(1)分别指出以上记载了《缁衣》篇的两则史料的类型。
(2)对比分析以上两则史料中《缁衣·体全章》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
2020-06-30更新 | 30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法律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推断
内容出处
“准五服以制罪。”《晋律》
“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北魏律》
“重罪十条”即“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十曰内乱。”《北齐律》

A.法律体系逐步规范完善B.援礼入法成为趋势
C.佛道思想影响法律制定D.儒学正统地位加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也可称为三次价值革命。第一次是传统价值观的形成期,即从远古到周礼的确立;第二次是传统价值观多元发展与同构期,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至董仲舒整合成为天人感应神学的价值变革;第三次是传统价值观的震荡与复归期,即从魏晋价值震荡经隋唐三教互补、三教合流至宋代整合成为理学。厘清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历程,目的在于归纳与总结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特征,以深层次把握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规律。

——摘编自谢霄男李净《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演进历程、特征及启示》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提炼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03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
B.孔子形象与儒学地位演变相关
C.人物形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D.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达成共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西周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是人臣典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对此演变,合理的说法是
A.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
B.后人借助周公阐发自身主张
C.历史人物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
D.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求自身的长足发展,儒学迄今已兴起三次较大的复兴运动。第一次复兴在汉代,确立了儒学作为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官方哲学的地位。第二次复兴在宋代,这次儒学复兴运动既消解了佛学对儒学的威胁,亦消解了由于唐末五代的道德沦丧所造成的文化意义危机,重新确立了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正统地位。第三次复兴在二十世纪初,这次儒学复兴运动一定程度地消解了西学对儒学的威胁,某种程度上确立了儒学的普世价值。

——蒋国保《儒学三次复兴的当代启示》

材料二汉继绝学,既是汉承天命的有力佐证,也是汉代儒学的自我定位。此后的儒学史叙事中,这一模式反复出现,典型的如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南宋理学对佛、道的回应等。在这种“绝学——复兴”的古典道统式叙事中,儒学彰明了自身独立于古代王朝兴废的内在价值——自秦至清,虽然王朝权力可以如秦时那样对儒学传承造成一时的破坏,但作为关乎天道的传承之学,灭儒便等于不能“得道”,不能“得道”便不获天命,不能长久。

——李梅《古今中西视域中的“儒学复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三次复兴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三次儒学复兴运动的共同特点。
2022-07-1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超越突破是个文化哲学的概念。何为文化上的超越突破?它是描述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上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众多的古文明在面临重大危机时大多数都先后灭亡了,只有为数不多的古文明对危机做出了杰出的文化创造,使文化脱离了当时的时空,具有了永恒的终极价值——即超越突破,从而使本文明延续至今,从此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纪元。根据这个概念,哲学家把人类在超越突破之前的文化叫古文化或古文明,之后的叫轴心文明。……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这五六百年中,某些古文明发生了文化的突变(即超越突破),使得这几个古文明可以避免必定走向衰败、灭绝的劫数,而延续至今。……形成了文化超越突破的四种基本类型(见表),……四种超越突破造就了不同的传统社会基本形态和相应的演化模式。

离开此世

进入此世

依靠外部力量

希伯来宗教对一神的皈依(类型一)古希腊对理性认知的追求(类型三)

依靠自己修炼

印度宗教对解脱的追求(类型二)中国对道德价值的追求(类型四)

——摘自金观涛   刘青峰《中国思想史十讲》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文化史的知识,围绕“超越突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6-2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