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405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恐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于是,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利更加无限的天。这样,知识阶层就能够又一次代天立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利。

——摘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20 世纪初,有人指出,今之忧世君子,睹神州之不振,悲中夏之沧亡,则疾首痛心于数千年之古学,以为学之无用而致于此也。1912年底至1913年初,民国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和《大学规程》,将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正式取消了大学经学科。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儒学地位变化的背景。
2021-12-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司马迁著《史记》,撰《<项羽本纪>陈涉世家》,而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则将二人编人列传,并直呼其名为《陈胜项籍传》;《史记》未给汉惠帝立纪,而是附在《吕后本纪》中,《汉书》则以帝王为中心,一帝一纪。这些变化反映了
A.大一统局面的巩固B.外戚影响力渐趋衰弱
C.著史规范逐渐形成D.儒学正统观念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是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出
时间法家儒家道家其它及不可考者
高祖—武帝初年45.9%5%13.5%约35.6%
武帝初年—宣帝末年25.5%45.1%很少约29.4%

A.政治统一日益加强B.官僚体制发生异化
C.诸子百家文化没落D.官员群体出身多元
2021-11-18更新 | 35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博士源于战国,其职能是教授弟子、参政议政等。汉初的博士来源于诸子百家,到汉武帝时仅置“五经七家博士”。这反映了当时
A.博士地位上升B.主流思想变化C.礼制观念淡化D.文化艺术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汉武帝时、五经各一家、各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至西汉末年,研究五经的学者逐渐增至十四家,所以也称五经十四博士。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学影响不断扩大B.儒家独尊地位确立
C.儒家教育全面普及D.五经成为科举教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汉初,《诗》《春秋》等五经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齐鲁两地。到西汉中后期,天下的年轻人都以读(五)经为务,因此私学盛行、学校林立。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统一国家的巩固B.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C.太学教育的衰落D.主流意识形态的转变
8 .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汉武帝认可。据此可知,该时期
A.察举制度开始形成B.选官用人标准有所变化
C.黄老之术影响结束D.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统计,在文化状况可考的公卿中,西汉初期儒家、儒者仅占5%,到西汉中期儒家占公卿总数的45.1%,居于各家之首。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儒学独尊的确立B.官学教育的发展
C.选官制度的改革D.官吏素质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为两汉时期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在公卿中所占的比例。表中变化说明
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西汉后期东汉
2.7%15.7%32.3%30.3%
A.汉代重视对官吏的选拔B.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C.官员执政能力日益提升D.儒学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