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2016-12-13更新 | 176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2016-12-12更新 | 315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4 .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2016-11-27更新 | 273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卷历史试题
5 .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2016-11-27更新 | 439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卷历史试题
6 .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其(君)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8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A.借助天意加强君权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D.强调人民力量巨大
9 .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身心担心无法依靠)。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2016-11-27更新 | 842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历史试题
10 .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2016-11-27更新 | 674次组卷 | 66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