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南朝时期,荆楚人民“寒食节”吃“麦粥”、“六月伏日,作汤饼”,湘州人民“亟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支援陈军。此外,陈朝也曾明确要求“租田米粟、夏调绵绢丝布麦”。由这些现象可以推知南方(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稻麦轮作制度相当普及
C.农副业多种经营日盛D.农业生产呈区域化分工
2 . 下表是三国至南朝时期,交州、广州地区行政区划变置统计表。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孙吴西晋东晋
州数222332627
郡数16172238558085
县数94121197241320不明293
A.区划层级增加B.豪强势力膨胀C.社会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显著
3 . 有学者分析西晋灭亡原因时指出,司马炎袭位是依靠门资,平吴之后更是耽于游宴;他重用的“八公”也不过是攀龙附凤、阿意苟合之人。该学者意在批评西晋(     
A.崇尚清谈B.制度僵化
C.政治腐败D.士族专权
2024-01-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两部文献中关于江南地区人物传中部分内容摘录,这些内容反映了(     
出处内容
《吴书•孙权传》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阳西城,通会市,作邸阁。
《晋书•孔愉传》句章县(今宁波南)有汉时旧陂,毁废数百年。愉自巡行,修复故堰,溉田二百余顷,皆成良业。
A.东晋时期吏治清明B.南方水利设施完备
C.江南得到一定开发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晋末年起,江南地区出现由流民领袖率领流民从事农耕的流民农业。流民多根据所处不同地理条件从事单一或多元化农业开发。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A.偃武修文政局相对稳定B.生产技术明显进步
C.经济发展带有时代特点D.粮食产量有所提高
2023-12-1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两晋以后,随着人们的持续南徙,桑蚕业也随之南移,桑蚕业的从业人员带去先进的纺织技术,更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南朝专门设有少府,执掌织染。当时的社会风气浮夸,对衣服料子的追求也很高。以上材料反映该时期(     
A.贵族生活奢靡B.人口流动频繁C.北方战乱严重D.江南经济开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如图所示为北魏货币,有人说它是民族交融的典型体现。下列对北魏货币历史信息推测合理的是(     
A.从材质特点看北魏有丰富矿产资源B.该货币能见证北魏的对外贸易
C.从形制特点看北魏货币取法于中原D.该货币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产物
8 . 成语“乐不思蜀”讲述了后主刘禅在一次观看有蜀地歌舞表演的宴会上喜笑自若,其随从人员却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这一成语故事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局势变化(     
A.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势B.形成曹魏和东吴政权对峙的局面
C.形成西晋和东吴政权对峙的局面D.标志着西晋完成统一
9 . 有学者认为,东吴时南方地区已出现“再熟之稻”,东晋后又出现“三熟之稻”……双季稻与三季稻的出现,主要是利用南方炎热的气温、充沛的日照和雨水,同时也需要栽培技术与之配套。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当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优越B.优良品种引进C.北方人民南迁D.社会相对稳定
10 . 司马金龙(其父因南朝动乱后归附北魏)墓中出土的一组木制漆屏风,分辨残存图像发现其所绘人物衣着打扮,皆为中原人士形象,或其绘图底本来自南朝,而木框边缘所绘的环状缠枝忍冬纹,是典型的北魏纹饰。该漆木屏风(     
A.寄托司马家族对南朝的怀念B.折射出南朝文化占主导地位
C.体现南北朝文化的交流融合D.南北朝的社会差异渐趋消失
2023-10-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