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华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

——摘编自《魏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在民族关系理念上的发展,并阐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2024-04-0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2 .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鲜卑族拓跋部武力征服草原各部后,只能“分割经营”,“世典”之法成为各部牧官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选任方式。道武帝立国后,内侍长等高级官员垄断宫廷畜牧事宜,后设九卿之一太仆以掌管国家畜牧事宜,但实为闲职。太武帝时,于尚书台下增设初见于曹魏的驾部曹。期间,代郡牧场、漠南牧场等大型官营牧场纷纷建立。孝文帝“延兴四年二月,置外牧官”,外牧官是任命到各地方负责管理牧场的官员统称。主政后,孝文帝彻底罢设“内侍官-都牧曹”体系,内侍官彻底成为由宦官充任的宫廷碎职,驾部整部不再见于职官令。太仆及其下属机构开始重组和扩建,成为总辖牧政的官僚机构。这一时期,官营牧场规模大多仅为诸先帝时的数十分之一,其中最大的河阳牧场仅“恒置戎马十万匹,以拟京师军警之备”。北魏历代君主的努力,终在孝文帝一朝开花。

——摘编自梁志恒《北魏牧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北魏孝文帝牧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牧官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4-04-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平城时代是北魏势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随着北魏帝国的发展,平城已不再适宜作为都城。493年秋,孝文帝放弃平城,迁往洛阳。洛阳素有“王里”之称,却在晋末大乱时毁于兵火,“号为荒土”。孝文帝“营洛务求壮丽”,“礼盛周宣《斯干》(祝贺周朝贵族宫室落成的歌辞)之制,事高汉祖壮丽之仪”,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城中有“户十万九千余”,若按五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至少也有五六十万人。而后世王夫之则认为:迁洛“涂饰虚伪……糜天下于无实之文,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浮华气长”,是北魏速亡的原因。

——摘编自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活动。
2023-03-25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中期,私家佃农纷纷脱离世族庄田,世族地主要追回逃亡人口,势必将抢夺国家税户。这是与孝文帝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力量和对基层的控制相冲突的。李冲提出的三长制得到北魏中央高层赞赏。三长制是参照我国古代的乡、里组织制定的。它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取乡人强谨者充当。三年没有过失,可以升迁录用。三长制与新租调力役制结合使北魏政府改变了过去乱征乱要的状况。同时,北魏政府还检括出了强宗豪族大量的“苞荫之户”,国家控制的税户因而增加。三长制的建立,健全了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机构,它既使均田制的推行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又使北魏政府增加赋役来源如愿以偿,这对北魏政权的巩固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北魏以后,直至隋唐中叶,各代虽有变化损益,但都基本沿袭了北魏三长制和租调制的基本形式。

——摘编自青林《陇西李冲与魏孝文帝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北魏推行三长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三长制推行的效果。
2023-02-1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孝文帝(467~499年),是北魏王朝的第六任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其祖母冯太后在执政期间,力推汉化等事项的改革,孝文帝在成长时期深受冯太后的执政理念影响。北魏孝文帝上台后,对法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涉及礼教、执法、刑罚、治吏等多个方面。孝文帝知道在社会较为稳定的当时,武力已经不是治国的根本,而礼教更能让民众臣服于自己的统治。但他并没有忽视刑调的重要性。孝文帝则提出了以“参详旧典、务从宽仁”为主体的法制观念。北魏初期迁都洛阳不久之时,鲜卑族的一些权贵人士鼓动太子峋北策划谋乱,众人以为太子将会受到孝文帝的庇护,最终太子却被处以重刑,孝文帝大义灭亲消除了人们的顾虑赢得了民心。孝文帝深知“牧民者与朕共治天下”,吏治好坏乃兴废之所由,着手修改法律条文中关于治理官员的条例,更加具体地约束官员的行为。

——于彦梅《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考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
2022-12-11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须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前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

——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初年,地方官吏多为武人,又没有俸禄,劫掠、贪赃之风盛行,流民聚众反抗频频。孝文帝时,官员考课制度确立。依《尚书》确定“三载一考”原则;将前代笼统的“仰列殿最”细化为三等七品,政绩优劣皎然有别;“考即黜陟”,“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者守其本任”。外考令明文规定:“每岁终,州镇列牧守治状,及至再考,随其品第,以彰黜陟”,“治状”主要包括劝课农桑、流民归附、开建学校等多方面政绩。五品以下中央官员的考课由尚书负责,五品以上的则由孝文帝“亲与公卿论其善恶”。

——摘编自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官员考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官员考课制度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复兴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

——摘编自杨柳《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后期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材料二 对于南朝北投者,拓跋氏尤能注重拔耀……这种情况与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为荒怆,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虑者,迥不相同。

——摘编自周一良《魏晋南北朝札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和显著特征。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497年,孝文帝按照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在鲜卑贵族中建立姓族,根据姓族等级高低分别授以不同的官位和特权。除皇室外,历史最为久远的鲜卑八姓地位最高,与汉族高门“四姓”同等对待,纳入“士流”,勿充“猥官”。其余鲜卑贵族的姓族等级,则按照道武帝入主中原以来祖上三世官爵等级来确定,汉族士人。除“四姓”等魏晋旧门外,十六国至北魏时期兴起的陇西李氏等都成为高门大姓。孝文帝还规定诸王嫔妃必出自“八族及清秀之门”,此前所娶若非一流高门,则降为妾媵,另娶高门女子。他为六位弟弟所聘娶的.女子,除一位来自鲜卑八姓外,另外五位均来自汉族高门。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门阀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孝文帝时期的门阀制度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   建立公众医疗机构,是古今通行、方便患者就医的最可靠办法。西周时期已有专门为贵族服务的医疗机构,但由官府成立的面向老百姓的医疗机构,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当时民间更需要医疗服务,南朝齐文惠太子萧长懋建立“六疾馆”,救济、收养穷人。“六疾馆”并非专门的医疗机构,仅相当于现代的福利院。开办给老百姓看病的官办医院,则是少数民族鲜卑政权北魏(公元386一557年)设立的。北魏的”医改”创新突出地表现在解决民间看病的问题上。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北魏便曾开展过临时性“送医上门”活动,派医生到“基层”,为患者免费看病、发药。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北魏创办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面向基层的政府医疗机构“别坊”。别坊有别于为官员和贵族服务的“太医院”,是专门为看不起病的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北魏这套面向特定人群的“免费医改方案”,被称为古代中国医改史上“划时代的进步”。

——摘编自《中国古代人是如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建立“别坊”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建立“别坊”制度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