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南北朝时期魏、梁通好,双方早期使书的慰问语都是“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后来双方都把表示对等并立的“彼”“此”去掉,改为“想境内清晏,今万国清和”。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族交融促进国家统一B.北魏南梁国力相当
C.南北双方关系日趋紧张D.南北文化认同趋近
2024-02-04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晋时期,中央政府曾颁布荫客制,按照官吏品级的高低限定其荫庇食客和佃客的数量;又通过占田制、课田制“驱民归农”,增加编户,开垦荒地。这些措施(     
A.剥夺了高官贵族的特权B.推动了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恢复D.保障了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魏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士庶通婚。北魏文成帝拓战浚曾下令“皇族师傅百王公侯及士民之家,不得与百工使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也曾下令”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偶“。这反映了(     
A.北魏的民族歧视B.士族的利益受到侵犯
C.中央集权的加强D.门阀政治的畸形发展
2023-03-18更新 | 397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宋人叶适在评价北魏孝文帝迁都时说:“孝文迁洛,不止慕古人居中原,盖欲身在近地,经营江左耳。”他认为孝文帝迁都旨在(     
A.南征统一全国B.学习汉族文化
C.促进民族交融D.维持南北对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晋室南渡之初,士人奉中原文化为圭臬;北齐时,最负盛名的文人互相指责对方偷师南朝文人;至隋朝,隋文帝文化上实行“关中本位”政策,但“南朝化”的倾向却愈演愈烈。这种文化领域的变化根源于(     
A.江南经济的逐渐开发B.政治重心发生变化
C.中原认同的不断加强D.统治者的大力推崇
6 . 魏晋时期,大量的流亡农民投靠了封建主以求得庇护,大量农民沦为私家的佃客,从而脱离了国家户籍的羁绊,成为“私属”。这一时期世家大地主占有了大量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土地上的依附农民——部曲、佃客。这一社会现象(     
A.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B.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C.造成了政局的动荡不安D.妨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鲜卑汉化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民族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南北统一,但也导致了北魏的分裂。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A.不符合历史潮流B.作用具有双重性
C.加剧了南北对峙D.激化民族间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户增调三匹,谷三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均预调为二匹之赋,即兼商用。虽有一时之烦,终克永逸之益。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这是中国古代某次著名改革实行的一项规定这一规定指的是(     
A.俸禄制B.均田制C.三长制D.保甲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南朝梁武帝设立五经馆,各地寒门士子纷纷投馆就学。学成即有考试,“其有能通一经……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据此可知,此举(     
A.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B.结束了士族对权力的垄断
C.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D.使考试成为选官唯一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考古发现,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鲜卑人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北燕政权的都城,在形制上都继承了夏朝以来天子之都的标配——“三门道”形制。由此可见(     
A.魏晋时期民族文化多元融汇B.南北政权长期分裂对峙
C.少数民族甘做东晋政权附庸D.慕容政权追求天下一统
2022-10-21更新 | 665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