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对汉文化取得相当深入的了解,同时却逐渐疏远,甚至完全断绝了与其原居地之间的联系。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北魏……不论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他们与文化上亲缘人群之间的联系总之是断绝了。这种断绝意味着,这些王朝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被征服地的本土资源,也就是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有些时候,甚至他们与汉族之间的族类界限也变得有点模糊了。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说明北魏是如何“更多地依赖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的”,并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简述其历史意义。
2023-11-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晋书》记述了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部族渊源,部分内容如表所示。这些记述集中反映了(     
少数民族首领记述内容
大夏建立者匈奴贵族赫连勃勃“朕大离之后,世居幽朔。……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
前秦皇帝氐人苻坚“其先盖有扈(远古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之苗裔”,其梦想是“混一六合”
前燕建立者鲜卑贵族慕容廆“其先有熊氏(黄帝部落)之苗裔,世居北夷”
后秦建立者羌族贵族姚弋仲“其先有虞氏(舜所在部落)之苗高。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
A.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增强B.北方各少数民族同宗同源
C.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快形成D.古代史籍编修追求客观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晋书·王导传》记载“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司马睿)命导(王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从此就有了“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这可以用于说明该时期(     )
A.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实现B.贵族特权强化
C.门阀士族影响国家政治D.统治者知人善任
4 . 南北朝时期,家族门第的形成机制迥然有别。大抵南方偏重约定俗成的伦理认同,强调社会属性;而北方仰赖权势功绩,大搞行政评比,凸显官僚的特性。这反映了南北方(     
A.政治环境的差异B.对门第认知的差别
C.政权对峙的后果D.对儒学态度的不同
2023-11-14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名校统考(11月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并对朝臣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孝文帝的语言改革(       
A.易导致鲜卑民族语言的消失B.加速了鲜卑族的全面汉化
C.体现改革的原则性与灵活性D.意在摆脱保守势力的阻挠
2023-11-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制度创新与经济繁荣B.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C.对外交往与文化停滞D.中外交流与政权分裂
2023-11-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北魏孝文帝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人政治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使北方地区的胡人与汉人的差别日趋缩小,逐渐融为一体。孝文帝的改革(     
A.顺应了历史趋势B.强化了文化认同C.促进了社会稳定D.奠定了统一基础
2023-11-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隋书•食货志》载:“(东晋)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东晋侨置郡县数量之多,一时“侨州至十数,侨郡至百,侨县置数百”。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缘于(       
A.生产技术的发展B.官僚势力的膨胀C.经济重心的南移D.北方战争的频繁
9 . 《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386年鲜卑人统一中国北方,《魏书﹒序纪第一》云:“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由此可见(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华夏历史认同得到了发展
C.史书编撰体例不断创新D.游牧民族封建化不断加强
2023-10-2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Ⅰ)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孝文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miǎnliú汉族礼冠的一种),祛毡裘而被龙衮(gǔn古代礼服),衣冠号令,华夏同风。”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A.背景B.内容C.目的D.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