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3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采取措施改革鲜卑族的婚姻丧葬、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此后鲜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逐渐与汉族趋同。据此,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完成鲜卑族文化转变B.确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C.推动民族的交流交融D.推崇儒家礼治与孝治思想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建国伊始,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咸阳王禧传》曾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新高潮。

——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采取的措施及带来的影响。
2023-11-2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说:“在南北朝后期,北朝显示蓬勃活力;北朝最终得以统一南方,绝不仅仅来自部族的骑射传统和强大的武力。……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而体制的进步活力,则可以最终归结为北方的独特历史道路。”“北方独特的历史道路”包括(     
①双向的民族交融②学习士族制度③实行三省六部制④颁布均田令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11-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受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灾异发生时君主发布“罪己诏”在汉武帝时形成了制度。孝文帝是北魏时首位下发“罪己诏”的皇帝,并先后五次颁发“罪己诏”检讨过失。这说明北魏(     
A.君主权力受严重制约B.灾异现象多于西汉
C.治国理念受儒学影响D.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2023-11-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边疆治理与民族交融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大主题之一、它们对推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经历民族融合和后来的发展,百多万少数民族迁移到中原和洛阳,并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而各少数民族也在一个新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在吸收了各族文化后,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远远超越了南方的汉族文化,民族融合波澜壮阔,南北文化相互碰撞。

——摘编自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启示》


根据材料,围绕“文化交流”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11-2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备考联考(四)历史试题
6 . 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朝廷发布诏令,“同部(注:北魏原先设八部的后代)之内,贫富相通。家有兼牛,通借无者,若不从诏,一门之内终身不仕”。其主要目的是       
A.削弱贵族特权B.强化社会伦理C.推动农业发展D.改革选官制度
2023-11-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主张移风易俗,学习汉族典章制度;羯族建立的后赵也重用汉儒,礼遇“衣冠华族”。这些做法(     
A.推动了大一统封建国家形成B.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有利于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D.加强了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权力
2023-11-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北魏前期的祭祀呈现出母权崇拜和自然崇拜的特点,孝文帝改革后在祭祀对象上明显地向以尧舜禹等为主的华夏圣君和儒家先贤倾斜。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魏(       
A.祭祀内容的丰富性B.祭祀礼仪的灵活性
C.政权的封建化进程D.为隋唐的盛世奠基
2023-11-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北魏孝文帝推行一系列改革,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迁居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河南洛阳为籍贯,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联姻通婚。这表明孝文帝意在(     
A.消除民族之间的矛盾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开发
C.促进北方地区的统一D.推动政治认同维护统治
2023-11-2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据《资治通鉴》记载,北魏孝文帝“好贤乐善,情如饥渴,所与游接,常寄以布素之意,如李冲、李彪、高闾、王萧、郭祚、宋弁、刘芳、崔光、邢峦之徒,皆以文雅见亲,贵显用事;制礼作乐,郁然可观”。孝文帝此举(     
A.扩大了南北方差距B.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C.旨在提升官员素养D.推动了北方经济恢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