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特别是汉水中上游的南阳、襄阳、汉中等地,无论是移民还是土著,大多以城邑、坞堡、戍垒为中心聚居。这一时期聚落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动乱的加剧B.宗法传统的影响C.农耕经济的需求D.士族制度的兴盛
2024-04-29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2 . 永嘉之乱后至侯景之乱前,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东晋及南朝的户口理应大幅度增加,但史籍记载中东晋及南朝的户口增加却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控制的自耕农民减少B.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江南社会遭受到空前浩劫D.沉重的赋役导致人民流亡
2024-02-24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3 . 魏晋时期,北方的小麦、菽类等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两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这说明(       
A.南方社会相对安定B.南北差异已经消除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24-02-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
C.江南自然资源丰富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2024-01-10更新 | 189次组卷 | 5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所示为东汉至西晋时期今浙江、福建两省设县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推动政区变革B.人口增加优化地方治理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D.南方经济全面超越北方
2023-12-25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6 . 《隋书·食货志》记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又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乡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收其利。这说明(     
A.地方豪强威胁中央集权B.南方地区得到一定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开始D.史籍记载受到政权影响
7 .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地区时期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水以北郡数秦岭淮水以南郡数
西汉1037429
西晋1628676
A.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B.政治中心开始实现南移
C.西汉的疆域比西晋小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2023-12-14更新 | 338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6届福建厦门市一中高三下周考(二)文综历史卷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促成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现统一B.北民大量南迁C.赋税制度改革D.海外贸易拓展
9 . 三国时,南方出现了亩产五石(南朝时1石约等56市斤)稻的高产纪录,南朝时亩产则增长到八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十六斛”(一斛即一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推行重农政策B.先进生产技术传入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大批水利工程兴建
2023-11-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在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石勒、符坚都曾统一过中国的北方地区,以“中国皇帝”自居,北魏在中国北方建立了稳定的封建王朝,也以“中国”自称,东晋和南朝更是以“中华正统”自居。这一现象反映了(     
A.南北方政权更迭频繁B.各民族文化水平发展相当
C.民族交融呈现双向性D.正统观念受到统治者重视
2023-11-2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