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西晋统一后不久,皇室内部就因争权夺利爆发大规模混战。匈奴等内迁民族趁机而起,推翻了西晋统治,建立了各自的政权。中原再次成为烽火连绵的战场。受此影响,中原地区(     
A.汉族人口大量南迁B.游牧文化成为主流
C.民族差异逐渐消亡D.坞堡建设遭到中断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江津第二中学校等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小麦本是北方的旱地作物。东晋南朝,小麦在南方的种植有所增多,但是分布非常有限。两宋之际,一方面,由于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迁,人们对于麦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麦价飞涨;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推广小麦种植,并且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因此,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材料表明,影响南方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局势的变动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政府政策的推动D.小麦种植技术推广
2024-05-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研究表明,两汉时期人口总数大体在5000万上下波动,其峰值约为5600万;经三国到西晋统一时期人口总数约2000万;到隋朝初年人口增长到3500万左右。从魏晋到隋初三百余年间人口的回升,主要得益于(     
A.大规模的人口迁徙B.南方地区的持续开发
C.南北对峙局面结束D.均田制度的全面推行
2024-01-20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晋末年,大批北方士族渡过长江,史称“衣冠南渡”,与此同时,中原劳动人民也纷纷南下。至刘宋时期,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集中分布于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长江中游的襄阳、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扬州。这一现象(       
A.消除了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B.实现了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C.促进了南方经济社会的发展D.消弭了南北之间的民族对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书》中记载道,“至于元嘉末……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出(     
A.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B.北宋南方经济空前繁荣
C.南方经济的蓬勃发展D.北方社会经济日渐凋敝
6 .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陶瓷、造纸等行业都有显著进步。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南方经济得到发展B.曲辕犁的使用与推广
C.均田制的有效推行D.南方统治者政策支持
2023-11-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服饰受到北方影响,如南朝乐队穿北方的紧口的褚皱服。北方的贵族穿着南方土族的博衣宽带的服饰,打扮也南方化。北方的面食(烤烙饼、馅饼)传入到南方,南方的酿酒、豆制品制作、菜肴烹饪术传入北方。此现象反映了(     
①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完全被汉化
②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④“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逐渐减少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3-11-2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朝时期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取得进步,劳动力数量增加,大量兴修水利和围垦湖田
手工业造纸业、炼钢业迅速发展:“三吴”地区成为青瓷主要产地
商业内河和海外贸易得到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日渐繁荣
上表可用于说明当时(     
A.劳作方式发生变化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023-11-11更新 | 342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如下图是《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
2023-10-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记·货殖列传》描述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     
A.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C.说明江南的条件优越D.源于北方移民南迁
2023-10-24更新 | 289次组卷 | 35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