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据《宋志》记载:“晋永嘉大乱,幽、冀、青、并、兖州及徐州至淮北流民,相率过淮,亦有过江在晋陵郡界者。”东晋南朝时期,在北方流民聚集区以北方原有地名设置郡县,如南徐州、南豫州、南青州等,官吏由北方人担任,侨民另立黄籍,免除赋税。东晋南朝时期的这一做法(     
A.便利了政府的赋税征收与人口管理B.强化了中央对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
C.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D.激化了南方与北方士族之间的矛盾
2 . 东晋时,有大臣上表曰:“军兴以来,征战运漕、朝廷宗庙、百官用度既已殷广,下及工商、流寓、僮仆不亲农桑而游食(无业游民不劳而获)者,以十万计。”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南方(     
A.战乱导致经济衰退B.政府收入依赖工商业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农业的开发潜力较大

3 . 元嘉末年(450年前后),“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该材料反映了南朝时期(       

A.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D.长江下游成为最重要的粮仓
4 . 《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       
A.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了政区的调整
C.说明江南的条件优越D.缘于北方移民南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朝时期,荆楚人民“寒食节”吃“麦粥”、“六月伏日,作汤饼”,湘州人民“亟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支援陈军。此外,陈朝也曾明确要求“租田米粟、夏调绵绢丝布麦”。由这些现象可以推知南方(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稻麦轮作制度相当普及
C.农副业多种经营日盛D.农业生产呈区域化分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考古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与窖藏中,发现的波斯银币就有三批、三十余枚。《南史·吴平侯景传》称“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岁十余至”。《南齐书·东南夷传》也称广州“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海外贸易占据主导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东吴前期,都城建业的人口仅在十万上下,其余县城的人口一般仅为两三千左右;东晋南朝时期,城市人口大为增加,仅都城建康一地人口就接近一百万,而一般郡城县城内人口也有近万人。这反映出当时(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外贸范围得到拓展
C.草原民族开始南迁D.南方实力远超北方
8 . 我国的粮食种植很早就形成了“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到了东晋南朝时期,麦作在江南地区得到大量推广,这一时期麦作得到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A.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稻麦复种制度的普及D.北方人民的大批南下
9 .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     
A.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B.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C.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D.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2024-01-28更新 | 137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海兴县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西晋末年中原世族迁徙路线图。中原世族迁徙带来的影响是(     
A.南北政权长期分裂对峙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D.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
2024-01-1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八调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