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晋十六国时期,南方皇权旁落,与门阀“共天下”北方皇权却得到强化,如后赵皇帝石虎禁止私议朝政。鼓励下属检举长官,弄得公卿等以下相顾以目、不敢交谈,这一差异
A.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造成了南方门阀制度的衰微
C.缩小了南北方制度差距D.为北方完成统一准备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个说法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下列关于十六国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指北方出现的十六个政权B.都是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
C.形成与南方政权南朝的对峙D.结束于北魏统一北方之时
3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推广汉语与汉字,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予以确定,把汉字作为官方文字进行使用推广,禁止鲜卑语的使用。该做法
A.瓦解了士族阶层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民族交融D.激化了阶级矛盾
2022-01-21更新 | 387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华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据《晋书·舆服志》记载,魏明帝喜戴刺绣小帽。这种小帽原来是北方少数民族女性所戴,用彩锦织成,色彩艳丽,传入中原以后男女通用,南朝一度盛行。这表明魏晋时期
A.男女社会地位平等B.族引领社会风尚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5 . 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
A.社会高度繁荣B.民族交融加深C.江南经济开发D.政权更迭频繁
2022-01-10更新 | 512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的荒凉残破景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C.南方自然资源丰富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022-01-04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朝《齐民要术》提到的“胡物”有:胡饼、胡椒酒(竿拨酒)胡饭、胡羹、差煮等,中原地区的汉人也逐步采用烧烤兽肉、奶酪为饮料的胡人习俗。这表明
A.民族间交融进一步加强B.胡汉之间的差别已消失
C.少数民族生产方式先进D.汉人开始接受胡人习俗
2021-12-22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假期作业考试历史试题
8 . 观察如下两个时期的形势图,对此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A.南北政权势均力敌B.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C.民族隔阂得以消除D.南方最终统一全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304—439年我国北方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史称“十六国”。这反映了
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
所属
民族
匈奴鲜卑賨(cong)
政权
名称
前赵、
北凉、夏
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后赵前秦、
后凉
后秦成汉前凉、北燕、西凉
A.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C.鲜卑族综合实力最为强大D.各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2021-11-03更新 | 234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东晋长江下游扬州“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同化作用范围甚广”。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材料反映了
A.分裂对立阻碍文化认同B.经济发展已趋于平衡
C.不同文化区域差异加强D.分裂中蕴含统一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