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唐代马球由吐蕃传入,宫廷女子马球队,其竞技激烈性、危险性、观赏性使君臣士庶嗜之若狂。唐代诗歌有“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的描写。据此可知,在唐代
A.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B.民族阳刚力量受到推崇
C.诗歌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D.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2021-12-12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冬季联赛历史试题
2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三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的主要表现。(要求:从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角度回答)。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唐朝对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实施的措施,简析唐朝少数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2021-12-11更新 | 26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推动了周边各族对中华文明高度的认同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帝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并不断在边境侵扰,汉朝不能抵御,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境)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斩俘四万余人。

——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

材料二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处理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2021-11-1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对“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了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段列入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遗产。下列遗迹能列入该遗产的有
①吐鲁番交河故城   ②陕西张骞墓   ③汉唐长安城宫城   ④唐蕃会盟碑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5 . 陈寅恪曾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与这段话的主旨最为契合的标题是
A.帝国的扩容:从汉族帝国到中华帝国B.民族的交融:中原对周边的文化吸引
C.文明的优势:封建正统理论的变异D.观念的迭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关于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表明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B.加强了唐政府对吐蕃的管辖
C.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交流D.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朝国力强盛,疆域拓展,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历史学家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唐都长安的胡化盛极一时。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政府设立安西都护府B.唐代长安已被少数民族攻占
C.唐朝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D.统治者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骆驼这种独特的动物成为唐代的一种象征符号,从国家、社会到精神生活层面,我们都能够看到骆驼的身影。骆驼在唐代的全面参与反映了
A.骆驼已取代耕牛成为主要的农用动力B.各阶层寻求异域珍宝的社会奢靡之风
C.已形成西部少数民族移居中原的浪潮D.对外贸易与开拓成为社会的价值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朝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同西域各族人员往来频繁,诗人岑参也参与了这些活动,并在诗中作了精彩反映,如“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关系较为融洽B.奢靡之风逐渐兴起
C.社会发展由盛转衰D.诗歌风格雄奇奔放
10 . 唐太宗强调“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这一处理民族关系的理念
A.丰富了“大一统”的思想体系B.打断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淡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差异D.解决了边疆政权对中央的威胁
2021-04-19更新 | 1593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