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唐代的长安城“胡化”严重,都城的生活融合了西域的风尚,服饰、饮食、娱乐等皆受到影响。其中,贞观年间“胡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唐朝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B.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C.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D.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2 .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
A.唐朝国力强盛B.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C.他主张对外开放D.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4 . 中国历史一直以来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并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统治阶级如何“同化、融合周边各族”。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史的认识。
5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人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人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1-01-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出自《陇西行四首》中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下列对诗句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王昭君嫁给单于B.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C.藏族的社会风俗完全汉化D.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7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乐、胡舞、胡饼”所反映的现象,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统治阶级如何“同化、融合周边各族”。
8 . 唐代的长安城“胡化”严重,都城的生活融合了西域的风尚,服饰、饮食、娱乐等皆受到影响。其中,贞观年间“胡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B.“三教合归儒”的推动
C.唐太宗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D.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