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2021-08-22更新 | 342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所能考见的孝廉共307人,能确定家世者共184人。其中权贵出身者128人,豪强地主出身者11人。这反映出汉代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弱B.儒学独尊地位趋向巩固
C.察举制度削弱官僚特权D.门阀士族垄断国家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三省制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逐渐成为权力中枢: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这一演变主要说明了
A.相权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相权结构完善削弱了皇权
C.君主专制日渐强化的趋势D.君相权共存机制逐渐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不同历史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人物贡献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并成为定制
A.扩大了官吏来源B.得到了不断完善
C.提升了人才素质D.解决了考试弊端
2021-02-07更新 | 418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大唐六典》

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ー,度所取与居者均。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ー月。

——《新唐书杨炎传》


(1)材料一、二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种赋税制度?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赋税制度的特点。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赋税制度有哪些进步性?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引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明法,有明书,有明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指出汉朝、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三个时期各自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上述三个时期实施各自的选官制度的原因。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对我们今天的人才选拔有何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唐朝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都是宰相。尚书令,因李世民担任过此职,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书仆射为长官任宰相职。唐朝这些规定
A.导致了中央机构重叠B.降低了政府部门办事效率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加剧了皇帝与宰相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清代沈垚在《落帆楼文集》中写道:“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亦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作者这里所说的变迁是由于(  )
A.科举制的实行B.宰相制的废除
C.行省制的确立D.抑商政策的松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