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的乡举里选是在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乡里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秦代是“选贤与能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新时代的确立”,两汉的察举制“正是新的选举方式的制度化、法典化的结果。这种制度,使得不少的小农都拥有了被选举权,而选举权则掌握在官僚和地方豪强手中”。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至少入仕资格“原则上扩大到整个自由民阶层”。在汉代的社会结构中,只要具备了某种素质或满足国家要求的乡里编户民,理论上都有自由入仕的机会,并无法律的特别歧视。当然,自由入仕并不是没有限制。秦汉国家针对包括乡里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仕进途径都有细密的规定。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举里选考辨》

材料二 东汉末期由控制中央开始,外成宦官的势力也开始向帝国的州那等地方政府延伸,派他们的亲朋好友或党附他们的人到地方去担任州郡的行政长官。这些人到了地方上,他们不关心地方,仅关心他们所属外戚或宦官集团的利益。地方政治在此类州郡长官治理下,自然不上轨道。特别是选举方面,乡举里选的理想被破坏无遗。历经数百年而摸索出来的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政府与人民的沟通,竟因偶然事件而被轻易破坏。仅仅因为和帝以后皇帝的短命、嗣君幼冲,居然使宦官、外戚混扰了中央、地方的政治。追根究底,仅因帝国政体自始皇以来是所谓的皇帝体制,立于权力顶峰的皇帝,没有其他任何可以制裁他的力量。于是控制皇帝,假藉其势的一小撮外成、宦官的倒行逆施,终于令沉默的多数难以容忍,爆发了他们的不满。东汉的清流运动与地方自立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

——摘编自国风《乡举里选理想的破坏和地方自立趋势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兴起的历史背景并概括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遭到破坏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地方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即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建议后,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所谓中正,就是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晋以后,中正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保证了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进行干扰。

——摘编自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

材料二   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曹魏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3 . 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
2020-12-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分析:如果他当一郡太守,便可有权察举,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因此察举过他人的子孙,便有易于被人察举之可能。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魏晋士族门阀社会的起因B.隋朝科举制度建立的条件
C.西汉豪强地主崛起的背景D.世卿世禄制度造成的影响
2022-05-29更新 | 66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实战演练冲刺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选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

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46.1%来自寒族。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二   选举政治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孙中山指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民国初年参议员选举法有44条,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有121条,国会组织法22条。

——摘编自谢冬慧《我国选举制度的近代嬗变》

材料三   很多地区在普选运动中,发展了互助组,整顿和新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大了生产。通过普选宣传动员,使他们懂得普选的意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好处。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和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得以实现。各级选举委员会提出了“整顿作风,迎接普选”的口号,开展普选,整顿干部作风。

——摘编自熊秋良《“选举下乡”与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嬗变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选举下乡”的意义。
2022-02-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巍山彝族自治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开放”与“公平竞争”的特色。

科举制度重视士人的知识才能,与注重整体素质的察举制相比,其取士标准比较单一。单一则易于操作,易于检验,容易符合程序公平的原则;而就社会实际需求而言,有显得过于简单。较之于察举制,科举制打破了与“德”“名”相关的门第背景的限制,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但它完全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显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


阅读材料,比较科举制与察举制的不同。
2022-02-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但是商鞅打破传统的选官制度,接军功大小授予官位。汉高祖多次下诏让各地官员举荐贤人能士,帮助朝廷治理国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摘编自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

材料二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动频繁,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地方大族名士操纵选官,滋生腐败,干扰人才选拔。于是曹魏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宫职。这种制度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隋朝建立后,被废除。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2)仿照以下表格示例,任选一种中国古代的其他选官制度进行介绍。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背景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动频繁,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地方大族名士操纵选官,滋生腐败,干扰人才选技。
概况曹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即九品中正制。
作用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结果随着士族的没落,隋朝时被废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
2021-10-23更新 | 288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承德市存瑞中学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是两汉时期入仕士人家世背景比例表(%)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东汉时期
A.朝廷选官标准发生变化B.儒学垄断地位受到挑战
C.官员选拔机制出现异化D.门阀士族政治相对封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如表两汉时期入仕士人家世背景比例表(%),如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东汉时期
世代西汉东汉
无仕官记录有仕官记录无仕官记录有仕官记录
一代(父亲)72.1127.8956.9543.05
二代(父至祖父)69.0130.9951.6948.31
三代(父至曾祖父)68.7331.2750.6149.39
四代(父至高祖父)68.7331.2750.3449.66

A.朝廷选官标准发生变化B.官员选拔机制出现异化
C.儒学垄断地位受到挑战D.门阀士族政治相对封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