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大中六年(852)三月,唐宣宗想免除其舅郑光的两税,遭到中书门下的反对,理由是:“据地出税,天下皆同。随户杂徭,久已成例。”这反映了当时(     
A.中枢决策体系呈现完善化趋势B.科举制促使土族阶层走向没落
C.赋税征收蕴含一定的公平原则D.两税之外的苛捐杂税项目繁多
2 . 据史料记载,北魏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粮与布两种形式;而同一时期的南朝,政府已转向以铜钱为主要的征税形式。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北方经济优势不复存在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比较明显
C.北方社会分裂局势动荡D.南北方商品经济水平存在差异
3 . 唐白居易(772~846年)在《赠友五首》诗中写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使我农桑人,憔悴畎亩间……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该诗反映了(       
A.均田制调动农民积极性B.贞观之治促进农业的发展
C.恢复租庸调制成为趋势D.两税法实施后存在的弊端
2023-05-17更新 | 28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谁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权。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材料反映了(     
A.两税法实施具有合理性B.恢复租庸制成为趋势
C.税制改革加重百姓负担D.农民积极性得到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高宗、武后时期,“豪富之室,皆籍外占田”,以至“豪富兼并,贫者失业”。官僚地主“强夺民户宅田,不可胜数”,出现了“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復给授,故田制为空文”。“天下户口,亡逃过半,租调既减,国用不足”。“自开元中及于天宝,开拓边境……每岁军用日增。”安史之乱后,各藩镇“贡赋不入于朝廷”。唐肃、代时期,民户“屡犯州县”,“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建中元年(780年),唐政府全面推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摘编自王志胜《唐宋税制的转型研究》

材料二   从唐后期开始,国家把户税与地税一起按亩而税。五代至宋,户税、杂税基本摊入了地亩之中,并把残留的人丁税实现了部分摊丁入亩。明清时期,“一条鞭法”、地丁银制度逐渐实现了舍人丁而税地亩。北宋农户可在土地上居室、造坟、可做资陪,“宋以下,则公然号为田主矣”。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倾向了私家田产。明代的“黄册”、“鱼鳞图册”是国家确保民户资产的凭证。农户迁徙自由,客户从非法转向了合法,得到了封建国家的承认。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中后期税制改革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农业税征收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2021-12-2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6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杨炎变为两税,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虽租、庸、调之名浑然不见,其实并庸、调而入于租也。……后世安之,谓两税,租也,丁身,庸调也,岂知其为重出之赋乎?”作者意在
A.批评租庸调制的弊端B.指出农民税负加重的趋势
C.肯定古代赋税制度趋向合理D.赞扬两税法简化税目的做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中唐朝税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实行轻徭薄赋B.耕作技术的提高
C.实施两税法D.人身控制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朝初期租庸调制规定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2023-09-25更新 | 205次组卷 | 10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学情调查历史试题
9 . 唐初,赋税征收实行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唐朝中后期实行的两税法则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在当地有资产、土地者,均需上籍定等征税。唐朝赋税制度的这一变化(     
A.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利于应对民户流动引发的问题
C.促成了赋税形式的转型D.意在保障农时以促进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安史之乱后,户籍制度及以它为基础的国家土地分配制度遭到破坏,政府为保持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分配控制权的努力被证明是无效的,土地拥有者的土地所有权和自由处理权实际上得到承认。这一变化导致(     
A.国家赋税制度的调整B.基层治理制度的变化
C.中央集权的严重削弱D.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
2024-03-08更新 | 326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