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一度影响到人们的仕途和婚姻。郑樵在《通志》中记载:“官之选举,必由于薄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当时谱牒备受重视的制度因素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世卿世禄制
2024-05-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某一制度,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实行该制度的作用?
2024-04-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精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据报道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工作暂告一段落,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开始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
D.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2024-03-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描述,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②“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
③“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④“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
A.①④②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③①②
2024-02-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汉末社会动荡,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设置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士人的资品,再由吏部授官。据此可知,当时九品中正制(     
A.消除了朋党隐患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减少了腐败现象D.导致了士族当权
2024-02-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之前,几乎全部官位的重职、要职都由世族成员担任,汉武帝开始,“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隋唐科举制以来,“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根据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这种变化可知(       
A.察举制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B.选官制越来越注重公平公正
C.早期选官制有利于君主专制D.科举制成后世唯一的选官制
2024-02-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西周时期世袭的卿大夫按照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有一定的采邑收入。战国时期商鞅打破传统的选官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汉武帝继位后,下诏让天下的诸侯让一些高官推举贤良方正……在这一次举贤良方正中间汉武帝发现了董仲舒。

——摘编自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

材料二: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周、战国、西汉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及其选官标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此制”的影响。
2024-02-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期的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保定《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

(1)名词解释:九品中正制。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的影响。
2024-02-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即,由中央委任中正官,把人才接德、才和门第出身,分为上上品、下下品等九个等级,方便朝廷任用人才。然而,这一制度对于人才评品的标准,由中正掌提,人才选拔的范围,逐步被局限于门第出身的小范围内,德、才要素被淡化,导致德巴不免于伪为,而况中正亦未必定有衡鉴之才,甚至出现中正官趋势、畏祸、私报恩仇等情形。其结果,逐至惟能论其闲阅,非复辨其贤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

——钱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品中正制选官的局限性。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纸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选官依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B.改变了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
C.标志着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D.推动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2024-01-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