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即,由中央委任中正官,把人才接德、才和门第出身,分为上上品、下下品等九个等级,方便朝廷任用人才。然而,这一制度对于人才评品的标准,由中正掌提,人才选拔的范围,逐步被局限于门第出身的小范围内,德、才要素被淡化,导致德巴不免于伪为,而况中正亦未必定有衡鉴之才,甚至出现中正官趋势、畏祸、私报恩仇等情形。其结果,逐至惟能论其闲阅,非复辨其贤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

——钱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品中正制选官的局限性。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纸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选官依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晋孝武帝时,贾弼之广收百氏谱记,写成了《姓氏簿状》,建立了正式的士族家谱档案;南朝王僧孺以此为基础改定百家谱,著有《十八州谱》等著作。这些现象(       
A.确立了血缘宗法制度B.受到了门阀士族制度影响
C.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D.践行了儒家以德治国理念
3 . 汉晋以来,各级地方官府僚佐大多为长官自辟,其中多来自地方豪宗大姓。自北魏末、北齐开始,州郡僚佐已多为吏部所授,至隋一切归在省司。这一变革反映了(     
A.选官制度达到完善B.豪族势力被铲除C.门第观念日益消失D.中央集权的加强
4 .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但是在划分平原地区的郡之间或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时,也适当以“犬牙相制”的原则取代“山川形便”。与此目的相一致的是(       
A.三公九卿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二府三司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通典》记载:“延康元年(220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创设的初衷是(       
A.选拔治国人才B.增强地方权力
C.强化社会管控D.打破特权垄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晋王朝以法令的形式规定:凡在中央政府担任现职,又兼领本州郡的大小中正,须定期在洛阳东门外“设幔陈席”,聚会一处,及时交换对乡党人士的考察意见,对人物进行品评。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B.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拓宽士族入仕的途径D.增强人才选拔的客观性
7 . 东汉时期,察举选官一般由地方名士主导,乡闾品评。至曹魏时,改由朝廷政府委任的中正官进行人才品评,将私人品评发展成为官方品评。由此可见,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沦为世家大族入仕工具B.以门第为品评标准
C.与东汉察举制一脉相承D.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2023-01-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汉时期,官员没有明确的品级划分,以俸禄多少表示职位高低,如“万石”“二千石”等。曹魏开创九品分阶制,将官阶分为九品,至北魏形成了九品十八级二十阶的职官分级制度。这一变化反映的是(     
A.官僚政治得到发展B.选官制度出现变更
C.中枢体系运转有序D.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时期,察举制依赖乡里清议,选官权掌握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至曹魏时,中正(品评官)由朝廷政府委任,将评议权收归中央。由此可见,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
A.与东汉察举制一脉相承B.以门第出身为品评标准
C.加强了地方门阀的势力D.起初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2022-10-20更新 | 1234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人物品评在魏晋时期蔚然成风,成为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其要旨为人伦鉴识,即指人物的品题,是对人的才能进行评价鉴定的一种形式,也称之为臧否人物。其实质是(     
A.强化对官员的监察B.抨击专制强调自由
C.提升社会文化水平D.控制选举的话语权
2022-09-2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