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2019-01-30更新 | 3390次组卷 | 102卷引用:2016届河北鸡泽县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周测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与中书省的职权对应准确的是
A.“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涂改之意)而奏换。”
B.“总政务、统率百司、领省事,参决军国重事。”
C.“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
3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材料四: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谈谈汉、唐中央集权曾经一度遭削弱的原因,并指出作者推崇何种国家结构体制。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宋实行哪些措施解决“五代藩镇之弊”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5)综合以上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政治演进的趋势。
2019-01-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图一: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

图二:唐朝节度使出行图

图三: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汉初隐藏着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2)图二所涉制度导致唐朝中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北宋为防止此局面出现采取了哪些措施?

(3)图三反映了元朝实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有何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不同史籍中与崔彧有关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崔彧)拜御史中丞……建言,选用台察官,若由中书必有偏徇之弊,御史官从本台选择(帝)从之。《新元史·崔彧传》
(崔彧)负才气,刚直敢言。……由刑部尚书拜御史中丞,或言:台臣于国家政事得失,民生休戚,百官邪正,虽三公将相,亦宜纠察”(世祖)从之。《蒙兀儿史记·崔或传》
(卢)世荣居中书未十日,御史中丞崔彧言其不可为相,忤旨,下彧吏按问,免官。《新元史·卢世荣传》
或居御史台久,……以故人疾之。……或遂以病降,成宗谕之曰:“卿之辞退,诚是已,然勉为朕少留之。”《元史,崔或传》
A.御史台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B.卢世荣遭致崔彧妒忌与攻击
C.崔彧为元朝初期的中枢重臣
D.崔彧因秩卑权重而积极监察

6 .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薄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材料四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特点。

(4)据材料四,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特点。

2018-11-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鹏《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藩镇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材料四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说明宋代是如何解决的。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在元朝设
A.行中书省
B.三省制
C.中书省
D.内阁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