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辽人自称中华儿女,并不否认宋人也是中华儿女。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没有将宋人排除在中国之外。辽、金的“中国观”表明(     
A.彻底突破了民族界限B.民族交融开始出现
C.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D.多元一体意识增强
2023-12-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由此可见,契丹(辽)的政策特点是(       
A.契丹汉化B.民族分离C.军民合一D.因俗而治
2023-11-13更新 | 324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民族内容梳理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古代羌人的分支,政权定都兴庆府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完成统一,设立驿站,进行了制度创新
A.党项、女真、鲜卑、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女真、吐蕃、契丹、满洲D.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2023-11-10更新 | 264次组卷 | 8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由此可知,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A.解决了各民族之间矛盾B.加快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C.传播了“大一统”思想D.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2023-10-19更新 | 661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西夏的榆林石窟壁画《唐僧取经图》。据考证,该画根据唐玄奘途经瓜州(今甘肃境内)时的真实故事绘制而成。孙悟空的原型是帮助玄奘偷渡玉门关的胡人石槃陀,老马则是瓜州人送给他的坐骑。这一壁画(     
A.完整地还原了历史真相B.印证当时中西陆路盛行
C.反映民族交融的趋势D.源自《西游记》素材
6 .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
2023-05-01更新 | 1105次组卷 | 89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依据如表内容,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民族政权制度
契丹中央“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汉制待汉人”,地方州县制与部族制并行。
党项西夏仿宋设中书、枢密、三司分管行政、军事、财政,又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地方州、县官员多由部族首领充任。
女真中央沿袭唐宋制度,地方以猛安谋克制管理游牧部族,以州县制管理汉人。
A.完成了与内地一体化的进程B.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C.促进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扩展D.注重本民族先进制度的保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认为金、宋都是“中国”。上述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     
A.各民族间生活习俗趋同B.区域间的经济交流频繁
C.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D.中原经济文化始终领先
2023-01-01更新 | 271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的宰相制度名义上与唐代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却有很大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宰相之权既已分削,又设参知政事互为牵制,相权日益减弱,而皇权却由此加强。另一方面,由于职权的转移,中枢机构中三省制已进入衰落荒废的阶段。

——摘编自刘志华《论宋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

材料二   元昊在祖、父两代留下来的政权建设的规模上,立官制,定服饰,造文字,制礼乐,办学校,建宫苑,在汉人张元、吴昊、张陟等人的协助下,建立了一套官僚制度。“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蕃学,曰汉学。”1039年,西夏又增设尚书省,以尚书令“总理庶务”,改宋24司为16司,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央行政管理体系。除大体仿照汉官制外,西夏还部分保留了原来的“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谟宁令(诸王)、祖儒(大首领)等官称。这样,西夏的统治机构就被划分为蕃汉有别的两个系统。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宰相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夏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辽金时代所谓的“汉人”,是特指辽朝境内以燕云十六州人口为主的汉族人民。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宋人不承认他们是汉人,而契丹、女真等民族却仍将他们看作是汉人。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推行民族歧视的政策D.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