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B.改土归流,集权中央
C.设立军机处,强化君权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钱穆意在说明明代
A.废除丞相违背潮流B.政治体制运行特点
C.吏治败坏权臣弄权D.思想批判风气剧变
2020-05-28更新 | 1064次组卷 | 3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官职,其职责为“抚循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洪熙宣德时,临时差官开始过度为常驻地方的巡抚官,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由此可知,明代
A.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B.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C.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D.行省制度已无法继续推行
4 .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三省六部制B.实行科举制
C.设立内阁D.废除丞相
2020-04-21更新 | 738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2020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5 . 嘉靖、万历年间,内阁制度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此时,阁臣不仅朝位班次居六部之上,而且非才望出众的尚书、都御史,无资格推补入阁。其五大主要职掌为票拟章奏、书写诏旨、奏议朝政、封驳帝命、保荐人才。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对明代内阁的认识正确的是
A.内阁大臣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B.内阁名义上可以节制六部
C.内阁职权变化取决于皇权的需要D.明代的政治因此日益清明
2020-03-31更新 | 918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①罢除丞相 ②设立内阁 ③设司礼监 ④六部直属皇帝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5481次组卷 | 52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     
A.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B.内阁掌握着行政大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2023-02-02更新 | 200次组卷 | 95卷引用: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学年9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8 . 有学者认为:明代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很多情况下,皇权专制的高度发展只体现在制度上,高度集权的皇权,皇帝并没有真正行使,而是由大学士或太监行使了。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
B.“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C.“国家政事,商确(榷)可否,然后施行。此诚内阁职业也”
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相始也”
2019-12-11更新 | 390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永乐帝即位后,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但诸可奏章并不经过内阁,一切批答皆出自皇帝。洪熙以后,阁权渐重,六部渐秉内阁之意行事,内阁逐渐成为执政的中枢。这表明明代内阁
A.已成为法定中枢机构B.执掌机密事务的决策C.行政职权已有所变化D.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10 . 古代中国相权的更迭,基本上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无论是明代的内阁,还是清代的军机处,都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府。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但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阁臣和军机大臣还是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

——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高一


(1)根据材料一,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对应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简析“在历代皇权主持下”“改革和裁抑”相权的目的。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共同特点。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相权“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更迭所呈现的变化趋势。
2019-11-04更新 | 549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