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4 道试题
1 . 明代永乐年间开始派遣宦官到地方或“监军”或“抚夷”,名为镇守中官,到正德年间,势力膨胀,但是嘉靖年间镇守中官制度被皇帝轻易废除。这说明明代(     
A.中枢机构发生变化B.封建体制的僵化
C.内阁失去辅政功能D.君主专制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成祖朱棣反对建文帝“削藩”,起兵夺取政权。明代人在记述朱棣攻入应天的场景时说:“建文君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内侍数人而已,乃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之焚。"这一记述(     
A.描绘了真实的历史场景B.反映了历史记述的客观性
C.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D.否定了兵变夺权的合法性
2023-03-04更新 | 63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明朝时期,宦官比内阁更获得皇帝信任,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这反映了当时(     
A.内阁阁员得不到信任B.宦官掌握国家的决策权
C.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皇帝懒政导致大权旁落
4 . 《明史·职官志》将内阁的核心职责归纳为:"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票拟的对象是诸司的章奏,表达的是内阁对章奏的处理意见。由此可知,明朝的内阁(     
A.是统领百官的行政机构核心B.极大地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C.为无实际意义的附庸和点缀D.依附皇权但拥有一定自主权
5 . 明代在全国设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共15个一级政区,合称15省;另外创立省的派出机构一道,其中有守备道、兵备道、督粮道、提学道、清军道、驿传道等,均为专司一职的派出机构。这反映出明代(     
A.机构职能专业化B.行政制度体系化
C.地方权力扩大化D.地方层级多样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所示是明朝内阁与司礼监的地位和政府决策的运行过程。这实质上说明当时(     

A.专制皇权得到强化B.内阁掌握了决策权
C.各部门分散了相权D.皇帝决策权被取代
2023-02-24更新 | 140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代设六科给事中,官秩正七品,是直属于皇帝的独立监察机构。其通过封驳与注销,监督控制六部的全部工作,拥有弹劾百官的权力,必要时还可以充任使臣,参加重大刑狱案件的审理。六科给事中的设立(     
A.减少了内阁决策的失误B.削弱了监察权的独立性
C.有利于维护君权的统治D.降低了行政司法的效率
2023-02-19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代阁臣焦芳假借皇帝的名义,裁减江西乡试名额五十名,使一大批大有前途的读书人断了仕途之路。同时,增加焦芳家乡河南乡试名额九十五名,美其名曰“优其乡士”。这反映当时(       
A.君主高度集权B.科举制已名存实亡
C.皇帝昏庸无能D.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10 . 在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存世画像较多,大致分为一正一异两种面孔(见如图),十分奇特。多数人倾向于正像为朱元璋本人,乃宫廷画师所绘,但对异相的记载(认为朱元璋长有“龙须”、“奇骨”的非凡样貌)也见于官方文件。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相貌解读暗合政治需要B.宫廷画师的刻意美化
C.官方文书揭露事实真相D.内阁首辅的恶意诋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