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年代尺所列历史事件反映了清朝(       
A.监察地方吏治B.抵御殖民侵略C.完善法律建设D.加强边疆治理
2024-03-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在新疆实行与中国内地一样的行政制度。关于新疆地区,以下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和边疆管理制度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B.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
C.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D.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
2024-02-25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8月,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向公众开放。

(一)“大一统”展厅


汉朝“单于天降”“四夷尽服”“单于和亲”瓦当

唐朝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长鼓


清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

(二)“大交融”展厅

“洛阳家家学胡乐”展区二胡、琵琶、箜篌、唢呐等跟随胡乐从西域传到中原,成为中华民乐的代表性乐器。
“语文互鉴”展区展出了用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和古壮文书写的“中华国家”四个字,这些文字受到汉字影响,有的是仿造汉字而生。
“交往契约”展区展出了不同时期用不同文字书写的各类契约文书,见证了农牧互补、通贡互市、工艺互鉴等经济活动。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4-02-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朝康雍年间,中俄通过《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等确定两国边界,并且正式勘察划界。乾隆中后期,由于俄人违背界约,屡次越界抢劫,清廷曾先后三次关闭恰克图贸易。这说明(       
A.中俄冲突导致清朝闭关自守B.传统宗藩体系有所松动
C.经贸是解决中外矛盾的关键D.清朝初具国家疆界意识
2024-02-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初实行“公题私奏”制,即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都要经过通政司阅览,内阁票拟,最后交皇帝审阅;康熙以后,上奏人与皇帝形成单线联系,官员们反复表白“唯有皇上,不知其他”。这一变化(       
A.成为清朝政治黑暗的根源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
C.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D.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衡
2024-02-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表所列为清代边疆地区部分管理制度。这反映出当时(     
蒙古实行盟旗制度,盟主须按《理藩院则例》办理事务
回疆实行伯克制度,伯克任期与内地官员一致
西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全面提高驻藏大臣权力
A.边疆社会秩序逐渐稳定B.国家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C.守内虚外观念根深蒂固D.清廷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
2024-02-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期被西方史学界称为“High Qing”(注:清朝的鼎盛)。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当时(     
A.科技创新领先B.贸易发达开放C.经济繁荣转型D.疆域开拓巩固
2024-02-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辽据有幽云地区后,逐步奉中国之号。辽人认为辽之先,出自炎帝。辽太祖兴建孔庙,奠定了儒学在辽朝的政治地位,辽朝将州县制与部族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二元制。辽朝在保留契丹世选制的基础上,设立科举,提拔了一批肱骨汉臣。

——摘编自曹流《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等

材料二   顺治皇帝多次指出,历代帝王,大率专治汉人朕兼治满、汉,必使各得其所,家给人足。康熙皇帝认为,朕统一寰区,无分中外,凡尔人民,咸吾赤子。雍正皇帝也强调,天下一家,万物一源,如何又有中华、夷狄之分?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边疆民族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朝奉“中国”之号的表现及其统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统治者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边疆治理的角度,列举清前中期践行这一主张的措施。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024-02-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明朝时,嘉峪关被视为边地与内地的分界线。清康乾时期,君臣认为“至嘉峪关左右已居腹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清朝(     
A.强化长城防御功能B.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C.注重发展边疆贸易D.拓展王朝疆域范围
2024-02-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1513年中葡屯门之战,葡人战败;1522年中葡西草湾之战,葡人再败;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付台湾;1685年中俄雅克萨之战,俄国人战败。这些胜利表明(       
A.明清时人反侵略态度坚决B.取胜并不需要“师夷长技”
C.战争获胜基础是康乾盛世D.中国面临西欧各国的威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