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清太宗皇太极称帝后设立内三院,贵族议事不合其意,就令内三院再加详议;康熙时设南书房,皇帝在此处理一些机密,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势日衰;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清初三位皇帝的做法(     
A.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衡B.强化了皇权的专制统治
C.解决了吏治腐败的问题D.使政治体制渐趋多元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奏折始于康熙中期,最初只在京城满汉大臣和外省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中使用,雍正时规定“科道每日一人上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事务,皆许据实敷陈”,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一变化(     
A.保障了地方吏治清明B.提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C.推动皇权向地方渗透D.确保了国家决策正确性
2024-01-30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襄汾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康熙帝曾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乾隆时,学者齐周华说:“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这反映了清朝前中期(     
A.专制皇权得到强化B.皇帝日夜勤于政事
C.官员善于阿谀奉承D.清朝政治腐败黑暗
2024-01-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明修元史时,记载东北、西南各民族状况以及历史上中原王朝逐步将该地区纳入大一统政权之下的有关史事。清修明史,尤为重视考察在明朝时诸土司区、藏区、新疆和蒙古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这表明明清时期(     
A.史学研究促进了国家统一进程B.新的政权继承了前朝版图
C.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得到加强D.对边疆地区治理逐步强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雍正帝曾谕令内阁:“至元太祖之世,始成一统,历前明二百余年。我太祖高皇帝开基东土,遐迩率服,而各蒙古又复望风归顺,咸禀正朔,以迄于今。是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这可用于说明清代前期(       
A.创新了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模式B.奠定了中国近代版图的基础
C.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D.清除了华夷之间的对抗纷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史料记载,清朝“自增用奏折以后,皆亲御丹毫,在廷之臣,一辞莫赞,即朱批谕旨是也”。 据此而可知,奏折制度(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分割了地方权力D.确保了政治清明
2023-12-21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清崇德元年,成立蒙古衙门。崇德三年,在蒙古衙门的基础上成立了理藩院,隶属礼部。顺治年间定尚书,其官制同六部,成为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康熙年间,理藩院机构逐渐完善。清前中期,理藩院直接管理西藏事务。理藩院的发展(     
A.体现了清因地制宜处理民族事务B.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C.正式将西藏地区纳入了中央版图D.逐渐消除了少数民族分裂的隐患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疆域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上面地图中隐含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诸多信息,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阐释充分,语言表述清晰)
2023-09-1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据史料记载:“限关”的同时,清朝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采取一系列政策。如1684年开海,施行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不存在“闭关锁国”政策
B.明清时期中国是全球贸易的中心
C.清朝统治者主动参与当时经济全球化贸易
D.对外政策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
10 . 为了彻底解决西北地区的叛乱,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设军需房,后改名军机处。但在雍正和乾隆时期修订的记载清朝典章制度的《大清会典》中,却没有提到军机处的名字。这说明雍正和乾隆时期(     
A.军机处还没有被列入国家的政治机构B.政府决策完全取决于内阁
C.西学东渐改变了传统中国的治理体制D.祖国统一大业尚未被完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