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年羹尧定西藏乱事后,雍正谕旨大加赞赏,但是之后在给李维均的奏折批注中写道:“令日年羹尧陈奏数事,朕甚疑其居心不纯,大有潜蓄揽权之意”,并要求李维均逐渐疏远年羹尧。这表明雍正(     
A.强化官僚机构控制B.加强思想文化禁锢
C.因地制宜进行治理D.注重中央官员选拔
2024-05-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碑文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

——整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材料二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后,清朝将治理边疆的重心从南方移到北方,着手解决日益严重的北部边疆问题。当时俄罗斯侵入黑龙江流域,崛起于西北的准噶尔蒙古部兵锋向东,准噶尔与俄罗斯还将手伸向北方的喀尔喀蒙古。清朝、俄国、准噶尔三种势力展开激烈角逐,对于清朝而言,处理北疆的蒙古与俄国的关系,迫在眉睫。清朝在东北成功地遏制了俄罗斯的扩张,签订条约,划定边界。清朝还驱逐占领北方喀尔喀蒙古部的准噶尔势力,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清朝再平准噶尔,控制西藏、青海,统一天山南北地区。

——常建华著《清朝大历史》

(1)观察材料一、写出图1与图2对应的朝代与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签订条约,划定边界”中的条约名称并简述条约意义。结合所学,概括清朝治理边疆的方式。
2024-04-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疆的满族源于清代迁至新疆驻防的满洲八旗。清军进驻之地别立满城,使旗人居住其中,保持旗民界限。到嘉庆年间,满城遍布天山南北各战略要地,新疆满族人口已达68440人。新疆满城的建立(       
A.有利于促进满汉民族融合B.加快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C.加重了新疆的资源承载力D.巩固了大一统多民族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朝中期,政府通过将军直辖、设置盟旗、实行土司制度、派驻大臣等方式稳定了边疆局势,同时在中央设置理藩院专门处理蒙藏等民族事务。清朝的这些举措反映了(     
A.行省制度不再适用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国家治理因地制宜D.边疆危机空前严重
2024-02-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雍正认为对待少数民族应“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强调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形式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这一思想(     
A.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促成了宣政院的设立
C.体现了灵活的外交政策D.根源于清朝政权性质
2024-02-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所示是某学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的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地区措施
东南地区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地区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蒙古和新疆地区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西藏地区1727年派驻驻藏大臣
A.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B.捍卫国家统一的康熙帝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024-02-05更新 | 141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康熙指定少数亲信官员将地方舆情、粮食收成、自然灾害、粮价之类信息亲自缮就奏折,单独呈送皇帝,地方大员、中央官员不得与闻。康熙此举(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推动了农业的稳步发展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D.保障了地方物价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表所示清朝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事件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1727年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A.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强化B.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多民族国家巩固与统一D.封建统治危机的初显
2024-01-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清道光时,魏源说:“康熙中,收西藏,东西南北各五六千里,是已周二万余里。又收青海,收喀尔喀,青海东西南北各二千余里,咯部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余里,其周又逾二万里。”由此可知(     
A.盛世局面出现B.清代疆域扩大C.边疆危机突出D.中央集权强化
2024-01-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686—1740年,清政府纂修《大清一统志》,把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尤其是长城以外的“三北”(西北、北部、东北)包含在疆域之内,正面批判了“华夷之辨”下仅以长城以内作为“中国”疆域的观念。由此可知,《大清一统志》的纂修(     
A.以法律形式落实了对西藏的管辖权B.消除了“华夷之辨”民族观念的影响
C.反映了清政府强调国家统一的观念D.推动了改土归流政策的全面推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