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清代,许多理学学者不但重视道德,还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如张履祥对农田、物候等深有研究,写了《补农书》一书。李光地对象数、天文、历法很有研究,注重兴修水利,得到康熙的赞许。陆陇其为官清廉,并对西学颇有涉猎。这体现出清代理学学者
A.强调维护纲常礼教B.积极推动西学东渐
C.具有经世致用理念D.注重总结实践经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说,“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前德而后刑”“大德而小刑”。这要求统治者“劝农事,勿夺民时”,采用“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亲亲而尊尊”,从而达到“民家给人足,无怨望忿怒之患”。董仲舒的民本思想是出于对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并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但他拉近了儒家思想与现实的距离。

——摘编自赵瑞军《董仲舒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   顾炎武在总结与反思明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别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他区别了亡国与亡天下后,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他还指出“合天下之生员”“而所以教之者,仅场屋之文。然求其成文者,数十人不得一,通经知古今,可为天子用者,数千人不得一也”,并建议“用辟举之法”“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则我之所收者,既已博矣”。在他看来,“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并提出了“疾耕”与“通商”并重的主张。这些思想反映了明末以来社会各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摘编自刘帅《顾炎武民本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董仲舒相比,顾炎武民本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1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明代有学者指出:“近世好高迁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说,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终岁嚣于心性之玄幽,求之兴道致治之术,达权应变之机,则黯然而不知。”对此,顾炎武主张(  )
A.提倡个性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经世致用D.众治
2021-06-11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新教材2019)-专题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宋学者叶适指出:“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叶适思想相似于
A.朱熹“格物致知”B.陆九渊“知行合一”
C.董仲舒“天人合一”D.顾炎武“经世致用"
2021-05-14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声。两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B.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构建新儒学体系D.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信念
6 . 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部分名人的言论。这些言论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A.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B.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C.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D.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2021-04-15更新 | 41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
7 . “道”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含义是根本途经。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道有自己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以为:“夫仁、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孝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摘编自《汉书》

材料二   朱熹以为:“阴阳非遗也,一阴又一阳,循环不已,乃道也。只说一阴一阳,便见得阴阳往来循环不已之意,此理即道也。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也。

在朱熹看来“太极”、“理”和“道”是相同、相近、相似的范畴。

——摘编自《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三   顾炎武以为:“余所谓圣人之道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夫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准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摘编自《亭林文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目的。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说明朱熹心中的“道”的含义。据此说明理学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
(3)材料三顾炎武的“圣人之道”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思想意义。
2021-07-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第一单元(A卷基础篇)
8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A.提出建立民主政治B.未摆脱时代的局限
C.主张天人合一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2021-03-24更新 | 687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顾炎武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主张,认为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顾炎武
A.认为应独尊儒家经典B.反对空谈义理,要大胆实践创新
C.强调经学要解决现实问题D.认为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顾炎武“明道救世”的经世思想.更为突出的是提出,天下本就是大家的天下,国家也是大家的国家。“为官者,当以为官之道来为天下负责,为民者,当以为民之道为天下负责。”该思想
A.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B.宣扬了民主平等的启蒙价值
C.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D.体现了早期民主思想的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