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 ”顾炎武此论意在(     
A.否定孔孟权威B.弘扬陆王心学C.倡导经世致用D.揭示明亡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对过去只局限于道德、哲学性知识的传统不能满意。希望不再只专论一个人内心的锻炼修养,而是走向整体,走向社会群体的实践”。在此,该学者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主张(       
A.经世致用B.正心诚意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主张通过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儿童只有从小明确了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和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才能正确地树立自己的道德准则。在家庭教育中,他认为“读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读书能唤醒内在“善”,使得个体得以成长,完善自我生命。在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也提出了一整套的修身立命的教育思想。朱熹的家国情怀具有古代士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共性,他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表现,“万物皆有此理,皆出于一源。为君须仁,为臣须放,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由于朱真的自身经历,他提出“一心之谓诚,尽己之谓忠”的论说,他认为“忠”不仅仅是政治口号,还是从上到下都应践行的准则,他把“忠”置于天理之中,大力论述了其价值的合法和合理性。

——摘编自甘秋月《论朱熹诗的家国情怀》

材料二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亡国”与“亡天下”加以辨析道:“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黄宗羲也指出:“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天下之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种思想突破了传统的忠于一家一姓的狭鹽爱国主义,具有极大地进步意义,为近代爱国志士们所推崇和景仰。

——摘编自戴叶《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中的经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熹的教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实学家的家国情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这种家国情怀的进步意义。
4 . 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焚书》
天下之治乱,不在—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顾炎武《日知录》
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王夫之《读通鉴论》

A.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B.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清之际,封建专制受到强烈的抨击,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提出“众治”,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上述现象的出现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B.说明了儒家思想地位有所动摇
C.反映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D.体现了君主专制日趋减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内容摘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据此可知,该著作
内容出处
是故知天于一位之又,则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知禄以代耕之义,则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而侮夺人之君,常多于三代之下矣。《日知录》.卷七
自万历中矿税以来,求利之方纷纷,且数十年,而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米。为人上者,可徒求利而不以斯民为意与?《日知录》·基十二

A.强烈要求推翻君主制B.揭露封建统治的腐败
C.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D.突破了传统思想框架
7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不包括
A.个性自由B.经世致用C.农工皆本D.民主共和
8 . 如图所示的是明末清初的三位思想家,他们言论的共同之处是
A.抨击程朱理学B.反对君主专制
C.倡导民主和自由D.倡导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顾炎武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这可以用来说明其
A.反对儒学,主张工商皆本B.“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
C.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D.批判陆王心学,肯定朱子理学
10 .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也。”以下解释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危害甚于焚书坑儒
B.顾炎武强烈抨击八股取士制度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
C.顾炎武对八股取士制度带有偏见
D.明朝后期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