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与明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大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以下是美国史学家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节选)



(2)1600—1800年,作为传统制度的延续,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加以概括。
2019-10-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
A.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2018-05-18更新 | 1494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B.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摘编自乾隆《震泽县志》

材料三   《户部则例》规定:“关税短缺令现任官赔缴”。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四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指的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2017-07-14更新 | 18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8-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高一(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南宋洪迈《夷坚志》中记载,有一同乡“朴钝无它技,唯与人拥力受值……日以三十钱雇之舂。”淮南黄州有一“受雇于茶肆”的崔三,“月得雇直不过千钱”。这样的记载在宋代文献中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很多行业出现了这类现象,受雇人数多达上百万。这说明宋代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私营手工业规模大
C.雇工的经济待遇较高
D.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6 .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趋向的变异,被称为“近代的前夜”。这些“变异”的表现之一就是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工商市镇纷纷涌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7 . 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属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重农抑商下的商品经济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8 .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发达B.官营手工业兴盛
C.雇佣关系出现D.家庭手工业普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