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和制瓷业等行业中开设了工场,使用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人身依附关系彻底瓦解B.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基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及个体小农在人口数量上的空前增长,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陆九渊《与张元鼎书》分析金溪农民在农闲时从事制陶业后总结说:“今时农民率多穷困,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其隙时,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当农户一遇农闲,他们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

——摘编自移向丽、巩前文《小衣经济:形成、发展与演变》

材料二明清时期…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这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硕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发展到宋代出现的新趋向,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各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但最终为什么没能过渡到工业文明?
2022-06-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中叶,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个别行业中出现了较大规模地使用雇佣劳动力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中国手工业
A.生产技术的提高B.资本投入的减少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海外市场的扩大
4 . 明清时期,在苏州和景德镇最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主要依据是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出现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货物流通增多
D.私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2021-07-08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其发展状况具体表现在
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增多   ②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雇工数量更多
③手工工场内分工更加细密   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 .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发展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2021-03-18更新 | 664次组卷 | 47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江南的大型茶叶种植园慢慢开始向民间发展,小户人家的种植业慢慢兴起,大型的种植园雇佣了很多的无地农民,使他们成为茶园生产的雇佣工人,大片的土地被地主用来种植茶叶,城市里出现了茶叶制作的手工作坊,越来越多的新兴工艺被用在了茶叶的生产上。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
A.茶叶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商品经济向农村地区延伸D.种茶业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9 . 据史书记载,明万历年间苏州的纺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A.出现租佃经营关系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家庭手工业发展快D.官营手工业为主导
10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C.“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2020-01-09更新 | 703次组卷 | 68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