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9-20高二上·湖南株洲·阶段练习
1 . 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如表分析,他们都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1619—169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A.倡导“经世致用”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2021-03-06更新 | 472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东方】绍兴高中历史00019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国古代思想家曾说:“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今岁之寒暑,非昔岁之气也。……惟其日新,斯日月贞明而寒暑贞盛也。”持这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A.张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3 .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指出,历史中存在着不以人的伦理是非、认识对错、善恶动机为转移和标准的某种客观规律。由此他主张社会进化,认为“理”在“势”中,倡导由“势”观“理”。据此推断,该思想家是
A.荀子B.张载C.朱熹D.王夫之
4 .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科技、思想往往是在不断的“超越性”中前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将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锯板刨平,在薄而透明的绵纸上写上文字,字面向下对贴到木板上,用刻刀按反面的字形将字刻出,即成为书板。在书板上刷墨,然后以纸覆盖匀拭,使文字印到纸上成为正字,揭下来,就成为印刷品。用胶泥制坯,一坯刻一字,用火烧硬,成为字印。在铁板上敷设松脂、腊、纸灰合成的黏合剂,上置铁框,将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铁框之内。用火烘烤铁板,使黏合剂稍微熔化,然后以一平板覆压字面,使其平整,即可印刷。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极重之势,其末必轻,轻则反之也易,此势之必然者也。顺必然之势者,理也;理之自然者,天也。君子顺乎礼而善因乎天,人固不可与天争,久矣。”

“天地之德不易,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人类应该建设一个“理想的家园”,这个家园应该是具有某种“超越性”的“家园”,……换言之,“应该”是具有某种“神性”或可以与“天上的家园”形成某种“映射关系”的“家园”。这就是说,“理想”的“地上”“家园”同时也“应该是”可以从“大地”“升华到”“天上”的“家园”。在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精神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绝不能“堕落”为“仅仅”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人类必须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引自汝信、李惠国《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发明的两项印刷技术,并分析后者“超越”前者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2)仔细阅读材料二,用荀子的一句原话写出其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概述王夫之对荀子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3)为了建设一个“理想的家园”,古人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一“超越性”主张。这种“超越性”主张既体现在精神家园的建设上,又体现在物质家园的建设上。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庄子、董仲舒、陆九渊有关天人关系理念的“超越性”论述。②长城、故宫(旧称紫禁城)、皖南古村落等建筑工程技术具有“超越性”的表现。
2020-11-16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夫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下列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君与臣,共曵木之人也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6 . 探求事物发展之规律,需要回到原点,并在其延续与变迁中时时考量其“初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儒学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王朝统治时间)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对道德和政治关系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思想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得到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2)思想的创新和政治的支持才使该思想成为主流,按“思想家——统治者”的思路概述儒学在材料二示意图中“b”段和“d”段出现高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简述其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思想家王夫之说:“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其主张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循天下之公
③物质变化有规律
④唯物论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9-08-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学考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末清初时,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下列各项,属于该学者观点的是
A.“众治”
B.“循天下之公”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18-06-28更新 | 95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