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夫之《读通鉴论》是以司马光《资治通鉴》为蓝本,对先秦到五代之间的各个朝代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述。下面内容中,符合该书观点的是
A.主张改革,痛恨腐败,关心民间疾苦
B.汉、唐的历史背景不同,但西域地位完全相同
C.主张集权政治,反对满洲对中原的统治
D.肯定“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明朝理念
2021-02-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王夫之以他对《易经》的疏论为本,申论万物之道'皆须在具体的情境里寻求。……世事若是有道,就不必去管相应的普遍之道。'"该学者意在说明王夫之
A.将《易经》作为儒家经典的根本B.以传统儒学为依托探求社会新知
C.摒弃传统权威开创文化新局面D.强调儒家经典在新情势下的地位
3 . 湖南衡阳湘西草堂正中悬挂着某思想家自撰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诗句体现了
A.李卓吾的爱国主义精神B.黄宗羲的民主政治抱负
C.王船山的文化创新意识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学风
2020-11-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明末,王夫之指出:“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由此可知,王夫之主张
A.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B.以史学研究取代儒家经学
C.全面如实记录历史事实D.历史记录应关注底层群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
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B.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C.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D.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021-12-01更新 | 279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第五中学2019年-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明清之际,顾炎武 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材料意在说明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2020-07-16更新 | 566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王夫之认为:“未有马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C.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2020-06-20更新 | 1184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1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王夫之将“天下”与“中国”相对而称。他说:“故吾所知者,中国之天下。”言下之意,世界上还有他所不知的中国之外的天下。这表明他
A.弘扬了人类进化史观B.突破了华夏中心观念
C.论证了物质的不灭性D.超越了民主思想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夫之著《读通鉴论》,一方面认为“生民之生死”重于“一姓之兴亡”,不满意于君主“任独断”和“擅天下之士”;另一方面又提出尊君是治道的基石,需设君民之大防。这说明
A.新经济因素发展不充分B.君权受到进一步的制约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D.受到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是黄宗羲、顾炎武与王夫之的相关言论

这说明三人都
A.推崇格物致知B.主张以史为鉴C.关注社会现实D.强调知行合一
2020-01-2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