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据此可知,他们都
A.认为人性中有天理B.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
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D.主张唯心主义世界观
2 . 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表分析,他们都(     )
A.倡导“经世致用”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3 . 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如表分析,他们都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1619—169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A.倡导“经世致用”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2021-03-06更新 | 47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明清之际,顾炎武 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材料意在说明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2020-07-16更新 | 566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其著作《读通鉴论》集中反映了他的历史观,王夫之着重批判历史现象,认为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势之所趋”,它表现为不可抗拒的历史客观趋势。根据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势”和“理”的具体论述,王夫之提出了“理势合而为天”的学说,“天”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他认为天的内既包括贤者的“己之天”,也包括属于普通民众的“"民之天”,主张“圣人所用之天,民之天也”,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摘编自蒙晨《浅析王夫之的历史观》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夫之的历史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评王夫之的历史观。
2020-07-07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0届高三6月调研(三诊)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王夫之认为:“未有马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C.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2020-06-20更新 | 1184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日照五莲县丶潍坊安丘市、潍坊诸城市、临沂兰山区2020届高三6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2020-10-23更新 | 139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4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夫之认为王守仁的知行观是“以知为行”“以不行为行”,顾炎武则提出心学过于关注讨论玄妙的问题,是导致“神州荡覆”的重要原因。这表明王、顾两人都
A.倡导知行合一B.否定皇权C.批判格物致知D.主张实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表明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2020-10-15更新 | 103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