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清之际,一些士人开始改变“君子谋道不谋食”的观念,在保留士人身份的同时兼营商业,一些商人从商的余暇也习儒术,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儒家思想地位动摇B.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C.封建等级受到冲击D.传统观念有所削弱
2022-02-18更新 | 32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为1800-1833年由广州出口的生丝和茶叶年平均数统计表(单位:担)。这说明当时我国
生丝茶叶
1800——1804118728.4万
1820——1824436130.5万
1830——1833808232.9万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对外贸易处于逆差地位
C.沦为列强原料产地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2022-02-1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据明嘉靖《常德府志》载,湖南常德“第以郡当孔道,人聚五方,气习日移,尚侈靡者僭礼逾分之不顾,习矫虔者竞利健论之弗已。所谓淳朴之风。或几于熄矣”。这折射出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民族之间的交融
C.社会流动的广泛D.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2-02-12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图为明万历年间《湖州府志》中的《湖州府郡城图》,其绘制只注重呈现与政治、宗教、备荒、教育相关的公共建筑,尤其突出府县街署,很少标注集市、街坊等私人生活空间。这种绘制方式在明代方志地图中十分普遍。由此可知,明代方志地图的绘制
A.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B.服务于政治管理的需求
C.强调政治功能忽略实用价值D.反映出城市经济的凋敝
2022-02-10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11 新型城镇化战略(对点练)-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文献通考》记述:"前明之例,民以籍分,故有官籍、民籍、军籍,医、匠、驿、灶籍,皆世其业,以应差役。至是(顺治二年)除之。”这一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清代
A.商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B.工匠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C.民营手工业发展的原因D.赋税制度进行重大调整
6 . 古代货币

材料一   秦统一后,废除六国旧币,法定货币仅限于两种,以黄金为上币,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铜钱由国家统一铸造,严禁私人盗铸。圆形方孔从此成为中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制。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后来发行权为政府掌握,发行量不断增加。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元朝基本不用铜钱,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称为钞。

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朝廷被迫放松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这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比较普遍。清代历朝都铸造铜钱,并在云南等地大力开采铜矿,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止,因此在流通领域仍然是“用银为本,用钱为末”。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秦朝统一货币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宋元时期货币的演变过程,分析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022-01-20更新 | 307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晚明时期,江南的市镇权势家族,科举几乎成为推动家族向上流动或维持士绅阶层地位的决定性因素,“缙绅家非奕叶科第,富贵难于长守”。因而,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百姓之黠者争营巢窟而充吏胥”的现象。据此,从侧面说明了这一时期
A.江南的市镇经济进一步衰败B.工商经营的社会环境恶化
C.科举考试更受权势家族青睐D.传统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
2022-01-19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清时期,在《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等历史通俗演义小说中,孔子不再是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君王形象,而被塑造为一个既食人间烟火又顾及眼前利益,同时讲究灵活变通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的变化说明
A.市民阶层的兴起推动主流思想的嬗变B.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学世俗化倾向
C.理学的传播推动孔子形象发生了改变D.市民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儒学广泛传播
2022-01-15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明清时期,国家的垄断专卖政策严重阻碍了私营工商业的自由发展。因政府的打击和盘剥,闻名全国的山西潞绸绸机由鼎盛时期一万三千余张减到清顺治帝时成三百余张。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专制统治制约经济转型B.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官场政治腐败严重
2022-01-11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部分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四)文综历史试题
10 . 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中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B.南方地区自然经济瓦解
C.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