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B.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2017-10-26更新 | 362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成都市六校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舰突破虎门要塞,珠江两岸聚集数万民众,以冷漠、平静的神情围观战事。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官兵纷纷跳水时,两岸民众如看马戏看到精彩处一样发出嘘嘘声。材料主要反映当时
A.国人民族国家意识淡薄B.农民起义爆发的必然性
C.中英武器装备差距悬殊D.民众已经抛弃华夷观念
3 . 1841年,英军攻占浙江定海,陈兵天津臼河口。道光帝为了表明中国的”大公至正"'同意英国“昭雪伸冤”“代伸冤抑”的照会要求,重治林则徐的“罪责”。据此可知,鸦片战争
A.导致道光帝放弃天朝上国观念B.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昧于时代大势
C.促成了中英两国实现平等贸易D.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2021-01-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廷采纳了林则徐的建议,采取“以守为战”的战略,放弃了海战和内外洋的巡逻活动,将水师战船全部撤人内河和港口。清廷此举
A.意在用和平方式解决中英争端B.导致清军在战争中被动挨打
C.反映出当时中国军备已经落伍D.有力捍卫“天朝上国”的地位
5 .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
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2016-11-27更新 | 42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6 .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初十的日记中写道:“英吉利豕突定海,沿海游弋。圣恩宽大,不欲遽彰天讨。命大学士琦善往广东查办,乃逆夷性同犬羊,贪求无厌。”这说明
A.英吉利人自大骄横B.曾国藩尚存“天朝上国”思想
C.英吉利人十分贪婪D.曾国藩对英吉利十分了解
7 . 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说:“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太多的怪事,当我们上岸追赶那些鞑靼人时,我们看到稻田里的农民是在用一种观望的眼神看着眼前的景象,似乎这场战争与他们无关。”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人缺乏抵抗精神B.百姓的国家与民族意识淡薄
C.清朝的统治不得人心D.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百姓无知
8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双方参战兵力及伤亡人数对比(单位:人),见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中国
中国英国
参战方兵力91680~200000人19000人
伤亡情况伤亡22790人伤亡523人(阵亡69人)

A.武器装备落后B.军队纪律涣散
C.统治腐败无能D.封建制度落后
9 . “当时,英国第一批远征军7000人抵华,未过一旬便占定海,进而封锁了长江入海口。之后短时间又占上海、镇江,控制了关系清朝经济和政治命脉的南北漕运。”基于这形势,清政府的选择是
A.停战求和,签约丧权B.训练乡民,保土守家
C.重整兵力,继续战争D.周旋列强,以夷制夷
2021-08-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15届高三12月阶段性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图是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结合所学判断,该图

英国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
A.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略行径
B.揭露了鸦片战争中英军对普通民众的掠夺
C.说明英国人民已认清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D.体现了清政府对民众的财产安全漠不关心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