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如图)。其主张(     
一、宜练陆军;六、宜速讲商务;
二、宜亟练海军;七、宜讲求工政(即发展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
三、宜亟造铁路;八、宜多派游历人员;
四、宜分设枪炮厂;九、宜预备巡幸之所。
五、宜广开学堂;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D.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2024-05-05更新 | 124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折称:“从古各国角力之时,大率皆用远交近攻之道……今日中国之力,断不能兼与东西洋各国相抗”,俄国“此次为我索还辽地,虽自为东方大局计,而中国实受其益”,因此,“如俄用兵假道,供其资粮车马”。这反映出此时的清朝官僚(     
A.试图推行“联俄制日”外交B.决定放弃旧的传统宗藩关系
C.对列强侵华本质有清醒认识D.对西方的态度转为主动西化
2024-04-01更新 | 328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星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A.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4 . 如图是甲午战后英国的讽刺漫画《婴孩现象》,图中日本矮子穿得不伦不类像个小丑,却指手画脚,神气活现地在给各老牌西方帝国的军官们上孙子兵法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以实力征服西方列强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西方列强对日本心态复杂D.列强侵华已经走向了联合
2023-11-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台湾在清朝统治的200年间,人口激增,地方行政单位(府、州、县、厅)逐渐增加,中法战争后鉴于台湾的国防地位,1885年,台湾升级为行省,刘铭传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台湾巡抚。这反映了此时的清政府(       
A.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危机B.进一步扩大地方自治权
C.积极大胆提拔汉族官员D.与时俱进调整治国方略
6 .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为防止日本进一步图谋台湾,清政府加强了守备,并于1885年正式宣布在台湾建省。这反映出(     
A.政府海疆防御意识提高B.传统的宗藩体系已经解体
C.中央政权开始经略台湾D.中国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

7 .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积极宣讲:“国文为民族之魂”“国文提振民众”。“听者达数万人之众,闻之皆泣,奔走呼号”。这表明当时(       

A.文化变革成为社会当务之急B.政治危机刺激民族意识觉醒
C.清末新政推动传统文化复兴D.维新变法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8 .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023-06-28更新 | 53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蒙自市蒙自一中高二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9 . 下图为近代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所载“威海卫大战得胜图”。该图(     
   
A.没有史料实证价值B.说明图像史料可信
C.真实反映当时史事D.可作历史研究参考
10 . 1875年,左宗棠主张收复被俄国占领的新疆,,李鸿章考虑到军费问题,并认为中国真正的大患是日本,应集中全国力量促进沿海和腹地各省开发,不应对新疆用兵。由此展开一场辩论,最终多数官员支持左宗棠的意见,朝廷决定对新疆用兵。这反映出(     
A.洋务派内部已面临分裂B.传统边防观念根深蒂固
C.李鸿章不考虑民族利益D.中日之间海战一触即发
2023-06-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兴教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