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2月,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甲午战争的失败,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促成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开始从制度层面进行觉醒和反思,走上了探索寻求“救亡”与“启蒙”之路……而当时的清政府因巨大的赔款使财政陷入严重的困境,它不得不在1895年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关条约》中帝国主义侵华方式变化的表现,结合内容说明该条约造成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2023-03-2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2022-11-03更新 | 1789次组卷 | 10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海军官兵及海军学校学员在见面打招呼时狂叫“打沉定远!打沉镇远!”连儿童玩耍都在做“打沉定远”“打沉镇远”的游戏。这说明日本(     
A.民众意愿左右了政府决策B.已经做好武力侵华的准备
C.与清王朝的军事摩擦升级D.为掌握战争主动权而蓄力
4 .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欧洲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2020-09-22更新 | 192次组卷 | 43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这场战争后,其割地之多,赔款之巨,条件之苛,屈辱之深,实是史无前例的。它彻底暴露了清政府所推行的“同光新政”的实质,打破了国民妄自尊大的心理,使得国人从封建主义的沉沉大梦中觉醒,努力寻找抵御外辱,振兴中华的良策。据此推知,这场战争
A.使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B.刺激了国人变革制度的欲望
C.促使了洋务运动的兴起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6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9-01-30更新 | 5260次组卷 | 1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019-01-30更新 | 1582次组卷 | 47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