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申报》关于甲午中日战争消息的来源构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自采消息肯定符合事实B.消息来源多且可以互相证实
C.外界消息的客观性最高D.政治立场不同影响事实描述
2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南洋的华媒《星报》《叻报》等围绕着旅顺大屠杀事件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文章,在第一时间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并运用国际法与国际惯例斥责日方的诡辩与谬论。这反映出当时(       
A.国际法在南洋广泛传播B.海外华人民族意识觉醒
C.媒体报道即是历史真实D.清政府不关心舆论宣传
3 . 1894年9月15日,清军主帅叶志超下令清军放弃平壤北撤。在相关当事人的公文报告和私人回忆中都提到,当天叶志超曾召集诸将,提出“北门之咽喉既失,子药又不齐全,转运不通,军心惊惧⋯⋯不如暂弃平壤”,众将未提出异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源于清王朝的腐朽B.叶志超对战败负有完全责任
C.清军将领谎报军情逃避罪责D.清政府陆海军协同对日作战
2023-07-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外资控制了中国机器采煤的91.9%,棉纺生产的76.6%,内外航运的84.4%。截至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这一现象(     

A.反映了列强加紧资本输出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源于政府实行了洋务运动D.摧毁了传统的自然经济
2023-07-10更新 | 245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023-06-28更新 | 53次组卷 | 4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时,清军装备了从欧洲进口和中国军工企业仿制的先进后膛枪炮,其中淮军装备最为精良,全部装备了毛瑟枪,另外还有当时最新式的速射炮和13响连发枪(重机枪的前身);清军的许多军官都接受过军校培训,弹药也很充足,一场战役打下来所消耗的子弹、炮弹往往比日本人多得多。倒是日本人往往因为弹药耗尽而撤退。清朝拥有铁甲舰5艘,日本3艘。定远、镇远两舰的排水量,都比日本最大的舰只还大一倍,日舰大口径火炮的数量也只及中国的一半。中国的主力舰平均中弹100多发还能安然返回,而日舰平国均中弹十几发就被打成重伤,甚至有两艘舰船在拖回途中沉没了。英国某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19世纪后半期)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史》《晚清海军兴衰史》等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的结局,使光绪皇帝痛感“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而作为知识分子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则掀起“公车上书”运动,要求清廷拒和、练兵、迁都、变法。状元张骞则认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另一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运动亦展开,他在《马关条约》签订前的1895年2月领导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体。

——摘编自孙克复、关捷《甲午中日陆战史》

材料三   《马关条约》成为列强“进一步掠夺物资财富来发展它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当时日本财政界名人井上曾说过:“在获得这个赔款以前,日本的财政官厅从未谈到过数万万元的大数字。国库收入仅达八千万日元。因此,三亿五千万日元巨款流入国内,在朝在野的人都认为是无尽的财富。国营也好,私营也好,在国外创办工厂,各方面都因此实行大大的扩张了。”

——摘编自[日]石井宽治《日本的对外战略(1853~1937年):帝国主义思想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清朝军事力量的观点并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关条约》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的表现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7 . 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在各埠设立纱厂。“(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因日本人近来在内地办的纱厂很多,而且棉花出口也很厉害,人民争趋其利,广种棉花,几有每年连麦全不种的。”由此可知(     
A.资本输出推动了农业转型B.耕织分离在内地日益严重
C.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D.农业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
2023-05-17更新 | 1131次组卷 | 1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90年代,针对英国各地华侨处境悲惨的现状,驻英公使薛福成“援照公法及各国常例,声明中国可派领事官公驻英国属境”;并驳斥了英国政府诬陷中国不守万国公约的谣言,称在近15年内,中国已处处“按照万国公法办事”。后来,英国被迫同意了中国派驻领事的要求。这表明,当时(     
A.英国在华优势地位的削弱B.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贯彻
C.国际法对各国约束力增强D.晚清外交近代化转型加速
2023-03-10更新 | 542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甲午战争期间,面对清军的失败,伦敦《经济学家》杂志发出警告:“在日本获得完全胜利的时候,中国的未来将产生最值得担心的后果”,英国随即向德法俄美等国提议联合劝告中日和平解决:俄国《公民报》也说“当日本获得全胜而缔结和平条约时,不能不使日本懂得有它所不能要求的东西”。这反映出(     
A.日本取得战争胜利已成定局B.日本扩张引发列强担忧
C.清政府“驭夷”外交效果显著D.列强舆论左右战争进程
2022-12-14更新 | 439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855年,吉田松阴公开宣称:“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以上言论说明日本(     
A.当时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C.军事实力远超亚洲其它国家
D.当时已经占领朝鲜半岛
2022-07-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