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884年和1885年清政府相继建立新疆省、台湾省。1907年,清政府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正式建立东北三省。清政府的举措意在(     

A.加强边疆管理维护国家主权B.推动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C.建立现代化边疆管理的体制D.迎合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需求
2024-03-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元朝的疆域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横向上大致是东部沿海到今天新疆地区,纵向上从南部的沿海地区到北部的鄂霍次克海,都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中。在广阔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元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称“土司制度”。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边疆管理政策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视塞防,然而两次鸦片战争的接连失败让清政府感受到了来自海洋的威胁。“中国的前线不再是长城或甘肃的玉门关了,而是在广州和上海了。”古代传统王朝以一种“天朝上国”姿态,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广泛的朝贡宗藩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殖民主义列强接踵而至,不仅侵犯中国,而且持续蚕食清王朝周边藩属国的领土。……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面临空前的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清朝主要采取了保藩固圉和以夷制夷等应对方略,但其均未能挽救当时中国的边疆危机。

——摘编自衣长春、黄韶海《论晚清边疆危机及应对方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边疆管理遇到的新问题并分析清廷难以应对边疆危机的原因。
3 . 据学者研究,1894年上海《申报》提到“国民”一词不足10次,1905年有700余次,1906年超过1900次,1907年达2500多次,到1912年已超过6300次了。这体现当时(     
A.报刊文章日益丰富B.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革命思想影响增大
4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2022-11-03更新 | 1789次组卷 | 101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世纪60年代以后,以蒙古、新疆、西藏为屏藩保障腹地安全和以琉球、越南等藩属国为“藩篱”屏卫中国的传统疆土观念逐渐向“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治疆理念转变,清政府先后于1884年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这表明
A.清朝的边疆危机得以消除B.新疆和台湾正式属于中国领土
C.晚清国防逐渐向近代转型D.中国传统的宗藩关系完全解体
2022-05-23更新 | 1149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严复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替矣。”这场战争之后(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21-08-22更新 | 661次组卷 | 84卷引用:重庆市璧山区大路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直至 1882年,清政府在向西方派遣常驻使节的同时,仍拒绝朝鲜使节进驻北京,并阻挠朝鲜向欧美派驻使节。这说明清政府
A.试图延续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努力避免中日之间的直接冲突
C.对日本殖民朝鲜做外交抗议D.意图缓解来自欧美的外交压力
8 . 中法战争后,受政府移民实边政策的影响,闽粤等地的商人和农民纷纷涌入桂西南边疆地区,其结果是部分地区如通商口岸龙州粤商及其从业人员占了总人口大半,宁明州“田主也多招粤东人之作”。由此可知,当时
A.人地矛盾有效缓和B.社会秩序逐渐恢复
C.土地制度发生变革D.边疆开发成效显著
9 . 189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给幕僚叶大庄的信中写道:(洋人)“夺我丝绸、纱布、小轮之利”,所以“我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这一建议得到清廷认可。促成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受中体西用思想影响B.西方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
C.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D.西方国家获投资设厂特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84年新疆建省后,哈密、吐鲁番、和田等地成立蚕桑局,指导蚕桑生产,到清末,新疆年产丝由过去的30万斤,增加到70万斤。由英俄商人贩茧出国的,每年达到150万斤左右。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新疆的工业化进程B.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体现了政府重视边疆开发D.反映了自然经济的破产
2020-06-25更新 | 633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天星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