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乾隆年间,满族官员充任几乎所有总督职位以牢牢控制军政大权,仅把半数巡抚职位留给汉人,以管理地方民事。从1851年到1912年,满族官员仅占据22.2%的总督职位和34.6%的巡抚职位。与此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引发了晚清权力结构变化B.洋务运动强化了晚清对地方的控制
C.晚清统治者彻底抛弃“华夷之辨”观念D.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起义的影响
2023-01-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8年,英国官员提出,俄国在东北修建铁路和占领旅顺港“都是俄国对满洲和盛京最终控制的活动之一,这使得俄国占领了这些海域最重要的海港”,“我们不能将中国北方的土地拱手让给竞争对手”,英国将被迫“取得一个相应的位置”。在此背景下,英国(     
A.派遣军队攻占北京B.支持浩罕国入侵新疆
C.派遣军队进攻台湾D.强租威海卫为租借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面对外国垄断中国航运的情况,李鸿章曾上书清政府:“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为此,他创办了(     
A.上海机器织布局B.上海轮船招商局C.开平煤矿D.天津机器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学者在书中写道,“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旗人占70%。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旗人占40%。而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占30%,在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平天国运动引起权力结构变化B.洋务运动促使地方督抚势力的兴起
C.戊戌维新运动冲击旧式官僚体制D.清政府通过“新政”改革旧式官制
5 . 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B.《马关条约》及协定关税条款
C.《南京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D.《南京条约》及协定关税条款
6 . 马汉《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的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马关条约》的签订D.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7 . 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材料一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重要措施

时间事件
咸丰十一年(1861年)设立同文馆,是为中国新学的开始
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光绪十一年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将思想“归于统一”的主要举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个所谓的宋代“革命”进行举例说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洋务派文化教育举措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洋枪队的进攻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
①汉族官僚集团日益崛起             ②清朝中央权威逐渐式微
③维新派掀起了改革浪潮             ④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同学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列了一个大事年表,请你给这个表选个恰当的标题(     

1851年

金田起义

1853年

太平军北伐

1853年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追求财富平均

1856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证

1864年

在湘军、淮军和洋人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A.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B.农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
C.农民阶级的英勇与智慧D.农民阶级抵制外来侵略
2022-08-23更新 | 1196次组卷 | 30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黄海北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西南50多公里的海域。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舰扬威、超勇、致远、经远沉没于此海域。经水下考古实物资料证明“丹东一号”即为致远舰。以下是整理自考古报告中的内容。

舰体结构:水下残存的穹甲钢板与致远舰的穹甲防护结构吻合。经远舰装甲较厚,明显与“丹东一号”不符,另两舰未使用穹甲结构。此外,“丹东一号”沉船还发现多个方形舷窗,方形舷窗只安装于致远舰及其姊妹舰靖远舰,其余舰均未安装,这是识别致远舰与其他甲午沉舰的重要标识物。

武器配备:致远舰的主要武器在“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中均有发现……超勇舰与致远舰武器配备区分明显。此外,加特林机枪铭牌上标注有“1886”,这正是致远舰的建造时间,铭牌上的产地也能与当时的公司名称对应。现日本三笠公园有一门同样型号的机关炮,为海战后日军从致远舰桅盘上拆卸。

餐具:共发现3个带有清晰“致远舰”标识的瓷盘及碎片。与瓷盘配套使用的银勺勺柄也印有致远舰的圆形微标。

综合以上,并结合甲午海战档案、北洋海军档案和海域当地的口述史料,判定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列举“丹东一号”沉船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并论述“丹东一号”沉船的研究价值。
2022-08-16更新 | 35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