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6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15盏弧光电灯,“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不过,“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这反映出当时(       
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B.器物输入促进思想进步
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D.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
2023-12-05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为轮船招商局附属招商内河轮船公司面向社会发行的股票,上面写有:“招商内河轮船公司……自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二月起,招股壹千股,每股规银壹佰两,官利按年八厘,闰月不计。”由此可推知,当时( )
A.军工企业的创办资金捉襟见肘B.洋务民用企业经营方式具有近代特征
C.股份制企业成为社会主要模式D.清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 . 一位美国学者在其《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写道:“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领土被剥夺,经济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最后一个屏藩朝鲜亦被摧毁。”这场战争(     
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B.推动清末新政的实施
C.导致鸦片贸易合法化D.引发了瓜分中国狂潮
4 . 下面是西方报刊于19世纪90年代刊登的一幅名为《文明的胜利》的漫画。该漫画描绘了张牙舞爪的小龙手拿来复枪、尾巴卷着鱼雷正与手持双管火枪的巨龙缠斗;而头戴橄榄枝的西方女神则背靠机关枪和大炮,“优雅地”隔岸观火。该漫画描绘的战争(     
A.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B.使清廷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标志清朝宗藩体制开始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兴起之时,就将留学与军事企业结合在一起,先后三批共派遣68人,主要学习驾驶、制造、矿务、鱼雷制造等专业。留学生归来后与国内兴起的各大军事企业联手结合,共同为国防工作服务。这一现象说明了(     
A.清廷难以推进近代教育的深度发展B.洋务运动并未孕育出社会革新力量
C.清末发展近代教育的尝试彻底失败D.晚清政府主动为融入世界做出努力
2023-11-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80年代的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的技术明显高于日本的横须贺造船所,上海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初的20年间获利甚丰,湖北织布局转为民办后以各种经营方式不断获利。据此可推知,洋务运动(     
A.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B.满足了晚清财政支出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巩固了晚清封建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洪秀全幻想着“番第”(列强)为上帝出力,但“番第”却用大炮回报了他。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方打击清军、压迫清廷;同时在南方协同清军与太平军作战。事实表明(     
A.中国已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列强一贯镇压中国民主革命
C.利益是列强制定对华政策的依据D.传播基督教是列强侵略借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自强运动虽然有其种种缺点,但却标志着工业化的开始,并在中国播下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种子,它具有许多深远的影响。”这表明“自强运动”(     
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改变了封建君主专制
C.创立了近代的新式海军D.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2023-11-09更新 | 430次组卷 | 13卷引用:黄金卷01(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致用是指讲求儒家经学以服务于现实社会的一种儒学传统思想,它是“治国平天下”政治抱负付诸实践的体现。明中后期,党争激烈、阉党把持朝政,社会矛盾激化;“南倭北虏”横行,严重威胁统治稳定。以“经世致用”为标榜的知识分子认为陈旧的学术已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著名思想家王廷相指出:“近世好高迂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说,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误人家国之事者几希矣。”当时,西方近代技术传入后,传统的“重德轻艺”观念受到冲击,他们便开始关注与富国强兵相关联的“可施于用”的经世致用之学。

——编自杨绪敏《明代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不堪一击,高唱“经世”的知识分子在惨痛之余,不再顽固强调“内诸夏而外夷狄”,转而用理智的眼光来认识中国与诸夷,“师夷”成为一时潮流。同时,他们对顽固派将机器诬蔑为“奇技淫巧”的看法进行了批判,认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并以“求富”为口号,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进行否定。

——摘编自田永秀、刘斌《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经世致用之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洪仁玕认为立法的目的是挽救世道人心,法治是手段,德治(纲常伦纪,教养大典)才是目的。并提出“教法兼行”将教育和立法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倚仗于法。教虽以西学西艺为手段,但“教法兼行”的思想源于儒家。据此可知,洪仁玕的思想主张(     
A.反映农民阶级的利益主张B.体现建设法治国家的理想
C.具有中西合璧的时代特征D.无法跳出礼法结合的藩篱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