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然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

——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拟送子弟出洋学艺折》

材料二   近代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方向主要为欧美、日本、苏俄(联)。下表为鸦片战争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留学方向ABC
鸦片战争一甲午战争0210人0
甲午战争一民国初年0600人22000人
民国初年一20世纪20年代末1600人12062人20000人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拟送子弟出洋学艺折》出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判断留学方向为日本、苏俄(联)的字母代号,并指出推动中国学生到日本、苏俄(联)留学的原因。
2 . 1884年中法战争中,香港工人自发开展罢工运动,船舶修造工人拒绝修理法国军舰,运煤工人拒绝法国“挑煤上船”的要求等。对此《申报》认为“中国之所恃者人心而已,而香港工人反对法国侵略者的罢工斗争正是这种人心团结的表现”。这体现出(     
A.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B.工人阶级朴素的爱国精神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023-09-22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点石斋画报》所载“计本火牛图”,描绘了进入朝鲜作战的清军“在百余头牛的双角上缚火把,驱使牛群冲向倭寇阵地……当倭寇拼命向火牛开炬开枪时,我军已从敌后发动攻击,倭寇大败而逃”的场景。这可以用来说明(       
   

A.清军在甲午战争陆战中获胜
B.军民合作反侵略的爱国精神
C.报刊迎合民众对战争的想象
D.洋务运动提升了清军战斗力
2023-09-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4 . 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出现“塞防”与“海防”的争论。左宗棠认为,“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外患自无隙可乘”;浙江巡抚杨昌濬则指出:“西洋各国以船炮利器称雄海上已三十余年,包藏祸心,莫不有眈眈虎视之势。”上述材料说明(     
A.沿海地区经济实力远超西北B.顽固派与洋务派间分歧严重
C.外交关系影响晚清国防战略D.边疆危机强化清廷忧患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88年7月,天津时报刊登开平矿务局的启事,说矿务局“召开股东大会”“拟以(净余利银)分发利息”;同年10月,上海纺织局在《申报》如实登载招股章程。这说明,当时(       
A.民族企业借助媒介宣传B.新式企业受到国人青睐追捧
C.近代报刊关注企业转型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洋商在上海《申报》投放的西方军械广告总量统计图,由此可推知,当时(       
   
A.早期现代化尝试效果显现B.国家权力向地方转移
C.新政改革中新军建设缓慢D.边疆危机渐趋于缓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B.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C.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D.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2023-07-29更新 | 145次组卷 | 36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宣城市八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近代某一时期,美国报纸出现了标题为《战旗高扬:中国战舰“致远”号战至最后一刻》《奋战的中国舰队:中国战舰在威海卫湾坚持顽强作战》的新闻稿。与此相关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023-07-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源头看,人类文明有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商业文明,随着工业革命又产生了工业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耶律阿保机为其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范式。他宣布长子倍为继承人,仿照中国汉人传统的方式建造了上京。尽管他和他的契丹贵族一直在其领土上保持着游牧的习惯……耶律德光在位时期,辽国向南方的扩张要求重组其政治架构,行政体制按照双轨运行。这一中国历史上首开先河的政治模式,尊重了多民族社会的特性与需求。

——整编自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第4卷

材料二   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宋代城市经济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了,前代坊市的格局被打破了,到处可以设店、肆和作坊,商业活动场所扩大了。东晋南朝以来的草市或墟市在各地普遍发展,其中有一些形成为繁荣的小镇市。大小城市、镇市和草市,织成了地方商业之网,与广阔的农村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在生产最发达的两浙地区更加如此,可以说区域性市场在宋代明显地发展起来了。由于商业、交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卷入了市场。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上)》

材料三

名称创办时间创办地点创办人
江南制造总局1865上海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1866福州左宗棠
轮船招商局1872上海李鸿章
汉阳铁厂1890汉阳张之洞
北洋水师1885旅顺、威海李鸿章
京师同文馆1862北京奕䜣
威海卫水师学堂1890威海丁汝昌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学习图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耶律阿保机建立的“统治范式”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辽“重组其政治架构”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经济显著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洋务新政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从现代化的视角简要评价洋务新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同一时期的日本和朝鲜也分别出现了“和魂洋才”和“东道西器”的思想,这表明(     
A.强国御辱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
C.东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D.文化交流与碰撞同化了本土文化
2023-07-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