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9 道试题
1 . 1895—1911年,中国一度出现铁路建设潮。新建的8200公里铁路里程中,中国人投资自建的铁路里程有1200公里,只占14%;而高达40%的铁路里程依靠外国贷款才得以兴建。这说明当时的铁路建设潮(     
A.满足了洋务企业需要B.主要由列强资本输出驱动
C.缘于清末新政的推行D.利于我国铁路主权的回收
2024-02-29更新 | 3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中国允许俄国修筑东清铁路。对此铁路,沙俄财政大臣维特说:“它使俄国在任何时间内在最短的路上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运到海参崴及集中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中国首都的近距离处。”据此可知,俄国修筑的这一铁路(     
A.激发西方国家瓜分中国的狂潮B.便于从政治军事上控制清政府
C.致使中国东北的领土开始丧失D.客观上拓展了中国国内的市场
3 . 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中,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光绪皇帝曾用“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来评价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人物。该英雄人物是(  )
A.左宗棠B.邓世昌C.刘永福D.杨靖宇
2024-02-23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1
4 . 表

年份

进口量

出口量

出(+)入(-)超量

1876—1880年

152.2

26.0

-126.2

1881—1885年

169.2

40.4

-128.8

1886—1890年

137.6

224.5

-86.9

1891—1895年

71.7

616.7

-545.0

上表是1876—1895年我国棉花进出口及出入超量(单位:千关担)统计表。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经济侵略加深B.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
C.传统手工业的破产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024-02-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洋务新政时期,冯桂芬对“师夷长技”唯在“技”有所发展。他在《制洋器议》中指出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力、军民不隔、名实相符“不如夷”的地方,但认为解决之道“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 由此可知,冯桂芬(     
A.重视军事和民用工业的结合B.以自强求富为新政目标
C.坚持向西方学习各方面知识D.没有摆脱其阶级的局限
6 .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闰五月初七日,□□□及负责中日战事的钦差大臣刘坤一的密使易顺鼎与台南文武官吏一百余人歃血为盟,约定□□□为抗日保台的盟主,‘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材料中“□□□”指代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A.邓世昌B.冯子材C.罗荣光D.刘永福
2024-02-0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同治四年(1865年),清廷诏令从人口密集的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移民到江南地区,并且给出了一些“优惠”政策,允许移民“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安徽省也颁布了《开垦荒田章程》,宁国同皖南各县一样设“劝农局”,以垦荒政策吸引大批外地人移居。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秩序逐步恢复B.人地矛盾有效缓解
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D.中原地区经济落后
2024-02-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认为:“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蒋介石则称:“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遽尔败亡,而其民族思想之发皇(显豁),轰轰烈烈,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之纪念焉。”由此可知(     
A.立场不同影响历史结论B.蒋介石的观点更加真实客观
C.历史评价标准没有正确错误之分D.不同评价都是历史事实呈现
2024-02-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马关条约》给予日本与列强同等的特权地位,开放长江航运,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等。这些规定(     
A.确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B.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D.使列强侵略深入到中国内地
10 . 1894年,郑观应还只是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以严复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不再提什么“盛世”之类的话,而是直截了当地呼唤“救亡”,要求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中日战争加剧民族危机B.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程度加深
C.西方学说在中国进一步传播D.中国的近代化进入到新阶段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