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3 道试题
1 . 甲午中日战争后,德、俄、法、英、日等国以强占租借地为依托,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1898年秋,美国先后向各国提出所谓“门户开放”政策,以列强“均沾”中国权利为前提,要求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这表明(     
A.列强扩大对华的商品输出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美国积极促进中国近代化D.各帝国主义国家利益一致
2023-08-29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将清朝原有的军政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为挽救危局,清朝最高统治者被迫起用有救时之才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兴办洋务运动,一种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现象,开始涌动于古老的中国封建机体的内部。该学者意在(     
A.全面阐释洋务运动的原因B.揭示太平天国的历史进步性
C.揭露满清贵族的腐败无能D.肯定清政府自我调整的成效
3 .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闰五月初七日,□□□及负责中日战事的钦差大臣刘坤一的密使易顺鼎与台南文武官吏一百余人歃血为盟,约定□□□为抗日保台的盟主,‘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材料中“□□□”指代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A.邓世昌B.刘铭传C.林永升D.刘永福
4 . 中法《越南条款》签订之际,清廷反省此次战争的经验教训,认为中国海军太弱,不能与法舰对阵,使法舰得以横行无阻,攻毁福建水师,封锁台湾海峡,侵占基隆、澎湖,故决心编练海军、加强海防。这说明(     
A.法国觊觎我国的西南地区B.清廷开始认识到军事的落后
C.民族危机刺激近代化发展D.洋务运动推动了海军的发展
5 . 据研究,开平煤矿面值100两的股票在1881年底投产时已涨至150两左右,上海电报局100两面额的股票在1882年突破了200两大关,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股票价格也溢出原价的15%左右。这表明当时(     
A.经营形式创新推动民族工业发展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春天
C.洋务运动推行的阻力已完全消除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扩大
2023-08-15更新 | 197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而盛宣怀在《电报局招商章程》中有说:“中国兴造电线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据此推知(     
A.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的客观原因B.洋务运动重视军事与民用的结合性
C.近代中国电报业需要创新经营模式D.洋务运动民用企业为民谋利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江浙皖地区土地荒芜,经界变形,“客民争携耒耜来,有主田畴,强行霸占,有喧宾夺主情形”。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辗转易主,遂至境内之田,尽非原户。”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A.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B.西方列强势力深入东南
C.原有社会秩序遭到冲击D.自耕农的数量急剧减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①废除科举制   ②创办民用企业   ③筹建海军   ④创办军事工业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2023-08-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B.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C.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D.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2023-07-29更新 | 147次组卷 | 3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下·湖南衡阳·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皇帝虽不是“西学中源”说的首倡者,但是他的提倡却极大地影响了这一观点的传播。黄宗羲肯定“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王夫之承认西学多“剽袭中国之余绪”。汤若望在《主制群征》中所介绍的西方血液循环理论,固然与中国古代医典《黄帝内经》等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建立在西方近代人体解剖学基础之上,具有比中国古代医学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地方。

——摘编自葛荣晋《“西学东渐”与清初“中西会通”的科学观》

材料二   晚清学者多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只是“格致之学”,因此既不主张“全盘西化”,也不支持固守“中学”。以冯桂芬为例,他认为应该“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来进行改革,这是典型的“中体西用”观。冯桂芬所坚持的“体”就是传统的“四部之学”,而“用”则是冯氏认为“四部”之中所缺乏的“格致之学”。“中西学并举”的典型做法是将中西学知识分别按照其各自分类体系“合并”到一个新知识框架之中。如1861年冯桂芬在《采西学议》中将知识分为“中学”“西学”两类;1883年王韬在《变法自强》中提出的“八科”方案,将知识分为文学(“中学”四科)和艺学(“西学”四科)两类。

——摘编自郑云艳《中西文明互鉴中的三种知识汇通模式》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代学者对待西学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学者对待西学态度的积极影响。
2023-07-2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