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咸丰、同治以后,一大群汉族士大夫成了封疆大吏。他们跟以往的督抚不一样,不仅自己手里有军队,而且通过收取厘金壮大了地方财政。在这些督抚控制区域,一个个现代化企业破土而出,揭开了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篇章。这一局面的形成源于(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戊戌变法
2 .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清政府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裁撤吉林、黑龙江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巡抚,东北三省正式建立。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边疆地区的行政地位B.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
C.推动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D.抵御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洋务运动时期,留美幼童在美国除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外,还要诵读中国传统经典,向至圣先师牌位叩头,就连负责留学生管理事务的正监督一职,都要派识大体的正统读书人担任。这说明当时(     
A.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B.封建保守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C.洋务派在中央缺乏支持者
D.留学教育秉持中体西用原则
2023-10-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1875年2月,英国人马嘉理擅自带领英军闯人云南,因枪杀当地居民被民众反击打死。李鸿章处理该案时说:马嘉理未经中国同意,擅领军进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可见,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     
A.借国际法实行妥协退让B.揭露了英国的侵略野心
C.竭力维护中国民众权益D.已经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列强有时对太平天国深表同情,而暗中又帮助清政府巩固其地位。这表明列强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       
A.谋求扩大在华权益B.缓和与中国的矛盾
C.寻求扭转贸易逆差D.加紧对华商品输出
6 . 在《资政新篇》开篇喧谕中,洪仁玕说:“照得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本军师恭膺圣命,总理朝纲,爰综致治大略,编成资政新篇一则,恭献圣鉴。”可见洪仁玕写作《资政新篇》的意图为(     
A.推动清廷政治改革B.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C.解决太平天国危机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洋务运动时期大众传媒(画报)介绍西人制作的气球,名为《气球破敌图》。对此图理解准确的是(     
   
A.中西结合成为近代绘画新潮流B.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发展
C.如实描述了新式气球的先进性D.利于启蒙国人的科学意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200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时势至此,一腔热血,无地可洒,行且被发入空山,不忍见干净土化为腥羶也。

——摘自清末黄遵宪《致建候函》


       材料二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


       材料三 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材料一中的“新约”是指什么?用“新约”的内容说明令黄遵宪“天旋地转”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说明甲午战争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的错误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3-09-0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读下面两幅图片,表述正确的是(     
   
               图1                    图2
A.图2继承发展了图1的经济主张B.图1和图2的主张都得到了实施C.图2回应了当时农民的迫切诉求D.图2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2023-09-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图1所示是1851-1863年清朝的地丁银收入情况,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图1

A.农民运动的冲击B.赋税制度的变革C.民族危机的加深D.洋务运动的推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