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1 .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后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由此可得知这一时期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B.列强侵华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
C.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运动
2021-05-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黄遵宪信中的“新约”签订后
A.多口通商,闭关政策被打破B.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D.列强开始在华掀起瓜分狂潮
2021-05-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1892~1900年间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据此可知(     
年度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价值(海关两) 582.5万两 457.4万两 511.4万两 561.8万两 692.9万两 844.4万两 796.7万两 1307.5万两 1291.8万两

A.当时四川的近代化程度较高B.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
C.新通商口岸的开放加剧商品倾销D.商品输出是列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
4 . 甲午战后,“士大夫经此教训,……颇多主行新政,用西法以求自强,而德宗(光绪帝)之态度亦由此渐趋于维新矣”;袁世凯编练新军“亦颇注意于去旧更新,追步西洋”。这一状况
A.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B.导致袁世凯势力的崛起
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D.加速了清末新政的实施
5 . 清政府在某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睡狮”,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这场“战争
A.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B.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使民主共和成为主流思潮D.使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资本输出
2021-05-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中学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选修)
6 . 下列条款中体现出19世纪末列强对华经济扩张新特征的是
A.将进口商货运往内地之时欲暂行存栈,除勿庸输纳税钞
B.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
C.于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D.大合众国船只进通商各港口时,必将船牌等件呈交领事官,转报海关
7 . 1896年签订的《中日通商行船条约》规定:‘日本在中国之人民及其所有财产物件,当归日本派官吏管辖。凡日本人或被别国人控告,均归日本妥派官员讯断,与中国官员无涉。’。日本通过该规定在中国攫取了
A.领事裁判权B.关税协商权C.开矿设厂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8 . 《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一书中写道:“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材料表明在甲午战争后
A.维新变法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B.社会各阶层向日本学习的热情
C.近代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化D.甲午战争增强了中国民族自尊心
2021-04-2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C.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10 .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2021-04-16更新 | 259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3-2014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