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征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籍贯分布见表2。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清廷积极推行教育救国政策B.社会开放程度影响教育发展
C."中体西用"思想出现新变化D.学习外国教育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各区域口岸在全国贸易中的份额,以1895年为界,可分前后两个阶段。1895年之前,上海占全国份额的半数.华南约占40%。1895年~1915年,口岸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华北和东北快于其他区域口岸的趋势。对这一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A.日本在华扩张影响了我国港口格局
B.一战加快了沿海地区工业的发展
C.上海丧失了全国最大贸易港的地位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 . 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征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籍贯分布见下表。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籍贯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
人数84218421
百分比%7017.56.73.31.70.8

A.洋务派重视引进国外思想B.社会开放程度影响教育发展
C.留学成为救国的重要途径D.学习外国教育成为社会共识
4 . 下图为清末杨家埠年画《两国合好》。1895年4月17日,清朝李鸿章、李经方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此画中日方代表跪拜清廷官员。这幅年画
A.不能用于历史研究B.体现了近代外交理念
C.具有丰富的想象力D.用传统观念解读战争
2021-03-15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近代上海“依港兴市”,逐渐由一个古老的县城发展成著名的商业中心。对下表《上海进口商贸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进口总额(万元)鸦片占比(%)棉布占比(%)棉纱占比(%)
1850年390.854346
1870年6457.434506

A.手工业受冲击,自然经济加速解体B.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
C.鸦片输入量减少,棉布输入量增加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6 . 对如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八国联军疯狂瓜分中国B.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剧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D.帝国主义支持军阀割据
2021-02-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数据整理于中法友协领导人之一约瑟夫.马纪樵先生的著作《中国铁路:金融于外交(1860-1914)》,数据内容为1898年中国允许列强在中国修建的铁路。对该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总计
里程
(公里)
15091250754121492311006750公里,到1914年仅剩618公里尚未建成
路线上海至南京、浦口至信阳、广州至九龙、上海经杭州至宁波、河南铁路哈尔滨至大连、正定至太原老街至昆明、凉山至南宁北京至汉口胶州至济南汉口至广州

(注:到1911年,中国人自建铁路仅占14%)
A.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这是列强加大对中国商品输出重要表现
C.从一个角度反映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D.列强间权益不均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01-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实验班)
8 . 下表为时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主持编制的课程表。下列关于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年次课程备注
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至汉文经学,愿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为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其稍进者亦皆随时练习作文。
学四元解法、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
格致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A.西方列强控制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
B.“西学”教学内容限于近代科学及技术
C.外语学习成为京师同文馆的主要内容
D.中国传统教育内容仍然占据首要位置
9 .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阅读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你的知识,回答问题

史观解读
①革命史观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②文明史观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③全球史观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1)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由。
(2)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太平天国运动做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
2019-11-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流行以“文化自觉”的角度研究历史。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以及对他人文明的反思。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也是文化觉醒的时代。

材料二   “文化觉醒”理论为解读近代中国文化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结合古代中国与古代欧洲的史实,从思想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文化觉醒”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40年以来到甲午战败前,中国产生了哪些“先觉者”?结合史实分析他们被称为“先觉者”的原因。
2020-11-2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